四下 4.4摩擦力的秘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下 4.4摩擦力的秘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4 20: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摩擦力的秘密》。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力在哪里”、“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三课的学习,己经初步建立了有关力的概念,本课继续引领学生认识摩擦现象、摩擦力,并以此展开探究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辩证看待摩擦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新奇感,与生俱来的问题欲望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不陌生并富有一定的挑战。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摩擦力”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学生对力的认识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解释是教学的关键。学生的活动因为存在差距而不能完全的自主,应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领下去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科学价值,而不是让他们凭空的想象和随意的探究。
设计理念:
《科学》是以培育小学生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课在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过程与方法显性化。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测并设计出合理易行的验证方案,开展科学验证。以多元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案设计及变量控制的方法,使实验操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能够自主进行猜测,并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摩擦力概念。、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研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辩证地看待看待摩擦力。
2.知道减小或增加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掌握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力计、长方体、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1.(师示范搓手)老师在做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双手和身体做摩擦动作吗?
用手擦脸颊、手臂、脚……
3.你还能利用身边周围的物体做摩擦动作吗?
推笔盒、书本、桌椅……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师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如何将科学概念教给儿童, 使他们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我认为,教师在这里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能激发学生思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二、回归生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1.找一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学生举例。
2. 出示奥运游泳和扔铅球比赛视频,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
3.归纳: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4.小结:摩擦力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能找到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摩擦力或有摩擦力的现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不同学生关于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联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学生认知的基础。通过视频展示,使得抽象的阻力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阻力的概念。】
三、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播放奥运单杆和举重比赛的视频片段。
2. 运动员在比赛前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玻璃罩里搓搓手。)
学生发言。
3.讲解: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冒汗,这对体操和举重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因为湿滑的掌心会使摩擦力减小,使得运动员握不住器械。运动员在比赛前擦的是碳酸镁粉,它能吸去掌心汗水,同时还会增加掌心与器械之间的摩擦力。
4.由此得知,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小结: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板书: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很容易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为下面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探究作铺垫。】
4.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还有哪些因素?
(1)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2)请学生汇报假设内容:
跟物体的轻重有关,重的产生的摩擦力大,轻的产生的摩擦力小
跟物体接触面的大小有关,接触面大摩擦力就大,接触面小摩擦力就小。
(师板书:物体的轻重、物体接触面的大小。)
【设计意图: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地作出猜想的习惯。】
5. 刚才我们凭感觉做出了自己的猜测,但在科学研究中仅仅凭感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通过亲自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你们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1)出示实验表格,四人小组讨论填表。(只讨论填写前两项内容。)
假设内容: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评价实验方案,同时提出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对比实验用到的物体必须一样,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相同。(课件展示。)
6.学生做实验。
(1)老师介绍“实验超市”已有的材料,学生根据各自需要领取实验材料,也可利用身边已有的物品做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具体的探究活动,让发现创造成为可能。当然,探究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拐杖”,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所需的“材料超市”,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四人小组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7.组织交流实验结论。
请小组上台展示实验过程。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设计意图: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比实验使得他们对于实验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
四、辩论分析,辩证地看待摩擦力
1.辨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认为摩擦力是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开展小型辩论会)
2.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看一看生活中的摩擦力。
(播放短片,如轴承、 登山鞋、 溜冰鞋、 把肥皂沫涂在手腕上取手镯等。)
3.引导学生小结:无论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它们都是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力,减小有害摩擦力。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交流,启发学生分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功与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摩擦力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与阻碍,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
四、想象拓展,加深认识摩擦力的应用。
假如我是摩擦力,我会帮您做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巩固和理解,同时,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习潜能的更深层次的开掘。对学生而言,知识的应用必须是学生习见的,而且是很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只有这样,科学课才会让学生永远心驰神往,并具有永恒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摩擦力的秘密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
物体的轻重 √
物体接触面的大小 ×
增大有益摩擦力,减小有害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