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意义。
知道几种交流的方式。
知道怎样交流才合适。
了解辩论稿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
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合作与交流。
体会到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有关科学家牛顿与七色光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录纸。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⒈谈话: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和技能,还了解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⒉出示:《牛顿和七色光》的图片和资料。
⒊谈话:科学家牛顿为什么要将他的研究发现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进行公布呢?
⒋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评析】以“《牛顿和七色光》的图片和资料”的内容导入本课,会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牛顿的研究和发现上。当然学生也就能初步体会到交流以及交流的意义:科学家的一项重大的研究和发现除了要有充足的证据外,还要与别人进行交流。
二、学习“交流”及其方式。
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交流。(交流就是向外界发布自己的研究信息,并从外界获取他人研究信息的活动。)
⒉提问:牛顿是用什么方式在皇家科学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的?
⒊学生汇报:实物演示
⒋提问: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
⒌引导学生汇报: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三、学习交流的意义
⒈谈话: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图表往往是我们常用的交流方式。你学过哪些图表?(学生思考)
⒉出示:不同学生用图表的方式交流“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图片内容。
⒊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这几种图表对空气中物质构成的表述,哪一位同学画得好呢?如果是你,你还会怎样表述?
⒋大组汇报。
⒌师生共同小结: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交流,关键是既要符合科学事实,又要方便别人理解。
四、学习用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
⒈谈话:科学家在参加各种科学会议时,经常要开展科学辩论,这是为什么?
⒉学生讨论。
⒊学生汇报:某些科学问题既有利又有弊。
⒋谈话:我们在课堂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同学之间有时也在辩论一些科学问题的利与弊。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的方便和不便。现在我们也来选择一个你们自己感兴趣的辩论题目进行辩论,好吗?(学生齐答:好!)辩论得题目有很多 ,比如:⑴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是否赞同把你的研究成果告诉别人?⑵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代价去探索宇宙。是否值得?⑶很多年来,人们在不断地开采煤矿,使用煤炭资源,你认为人们现在是否应该继续使用煤炭资源?⑷我们经常外出就餐的时候,使用一次性筷子,你对使用一次性筷子有哪些想法和看法你呢?(出示辩论的题目)
⒌提问:辩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⒍学生汇报。
⒎教师补充。(交流时我们应该做到: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必要时作以简单的记录;记录时要记录正方和反方的意见以及辩论后的出的结论。)
⒏学生用辩论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⒐大组汇报。
⒑整理自己的辩论内容。
五、组织学生学习写辩论稿。
⒈学生自学资料:辩论稿的形式、结构和写法。
⒉整理、修改辩论内容,形成一篇辩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