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增长方式(北京市海淀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种群的增长方式(北京市海淀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4-07 18: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印度宰相西萨班发明的国际象棋12481632641282565121024… …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如果按每升14万粒计算,能“摆满”棋盘的小麦共约为132万亿升,相当于当时全世界两万年的小麦总产量。1+2+22+23 +24+…+262+263=
18 446 744 073 709 551615在完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细菌数量的增长方式tNNt+1 =2Nt =2t+1 N0 种群数量N:那么,现在以一个个体数为10个的细菌种群为例,假定在完全理想的条件下,你能预测这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吗?Nt+1 =2Nt =2t+1 N0 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增长曲线:Nt+1 =2t+1 N0 完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生殖潜能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增长曲线:Nt+1 =2t+1 N0 “无限增长”完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生殖潜能“J”型曲线:描述的是在完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着时间呈指数形式增长,开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越来越快,反映了种群内在的繁殖潜能,在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属于“无限增长” 。自然界中会有以“J”型曲线形式增长的生物种群吗?实例1:右图为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某岛屿上后,1937-1942年期间种群的增长。实例2:
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在,你能理解环境中一些生物入侵的种类—发生“大爆发”后,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吗?资源耗尽种群崩溃如果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种群长期呈指数增长,其结果会怎样呢?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不可能长期实现。 有人在实验室对酵母菌的一个种群进行人工培养,初始个体数为10个,培养过程中每小时统计种群数量,以探究种群数量增长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该种群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什么?小资料: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S”型增长曲线:K环境容纳量(K) 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自然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总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K值——种群在一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种群单位时间增长率 R种群单位数量个体的增长率 rK/2最大增长率“S”型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反映了在稳定环境中种群的实际增长情况,种群数量的增长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种群有最大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单位时间的增长率最大。种群 “S”型增长曲线的K值,以及K/2的对于生产实践有什么意义呢?K/2的意义:K/2左右,种群单位时间的增长率最大渔业林业剩余K/2——可再生资源的最佳收获策略想一想:当池鱼满塘,密林成材,牧草丰肥,牛羊满圈的时候
你将怎样收获,才能维持种群的持续最大收益呢?“J”型与“S”型增长曲线的关系环境阻力K值的大小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定条件下,资源空间越富足,环境阻力越小,K值越大K/2对于种群“S”型增长的K值,有时我们期望它很大,如渔业、林业等,有时越小越好,如家鼠、害虫等,那么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措施控制K值?理论与实践KK/2大家谈!!!①.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平均每对夫妇生育4个孩子,如果按照25年生育一代计算,一个世纪可以生育4-5代,(假定后代全部健康存活,每一代的孩子性比均为1:1,而且相互婚配,后代的平均自然生育能力都与父母一致,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一对正值生育年龄的夫妇经过一个世纪后,他们的第五代子孙的数量是多少?大家谈!!!③. 如果按照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平均每对夫妇生育1个孩子,那么,128对正值生育年龄的夫妇,(假定条件同①),一个世纪后他们的第五代子孙的数量总共有多少?②. 如果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呢? 世代: 1———2———3———4———5100年① 夫妇: 1对孩子: 4个2对8个4对16个8对32个16对64个答案:②夫妇: 1对孩子: 2个1对2个1对2个1对2个1对2个③ 夫妇:128对孩子: 128个64对64个32对32个16对16个8对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