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引蝶--熟用十种开头技巧

文档属性

名称 凤头引蝶--熟用十种开头技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2 12: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凤头引蝶
——熟用十种开头技巧
知识目标:
了解、熟悉并掌握作文的十种开头技巧
能力目标:
能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作文开头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和使用祖国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头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击主题法
也叫开门见山法,是应试作文最稳妥的开头方式。
而一个开门见山的开头不但会使文章不兜圈子就直接进入正题,而且会使读者省去曲折迂回的语言迷雾而直接进入作品的主题。写开门见山的开头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写作前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题内容的开头;(2)开头本身语言要非常凝练,要有—种先发制人的效果,使读者产生一种阅读的欲望。
例如,2006年广东卷优秀作文《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的开头:
我们应该克制支配欲,别企望把别人雕琢成我们的样子。
又如,2005年全国卷I优秀作文《生活中的“黑马”》的开头:
现在生活中总有许多出人意料的事,但只要我们再仔细想想,那又是情理之中的。
“黑马”,这是人们拿来形容一个人出乎别人意料成功时说的。谁能说“黑马”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呢?
又如;2005年江西卷优秀作文《读脸》的开头:
脸是会说话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喜欢读形形色色的脸。
又如,2005年山东卷优秀作文《微笑竞争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开头:
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二、名言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内容含量大,流传又广,用它导人可以先声夺人,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发人深省;又可以增添文章内涵,不失为聪明之举。用名言警句开头有三种情况:一是正用,直接引用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反用,引用的目的是树立批驳的靶子或引出反驳的对象,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叫从反面切入法;
三是起兴,引用的,目的是借他物他事他人引出所要表述的事物、事理或人物等,宕开一笔,曲径通幽,此法常与比兴连用,与排比兼用。
例如,2006年全国卷I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006年浙江卷优秀作文《诸神的黄昏生命在闪亮》的开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
又如,200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父亲,请听我轻轻地诉说》的开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春柳绿,我又该独自上路,走向那个我最不愿见的出生地,只因那儿住着我未曾谋面的父亲。
又如,2006年山东卷优秀作文《心中的洞天》的开头:
苏东坡有诗云:“菊花开处乃重阳,凉天佳月即洞天。”
又如,2005年福建卷优秀作文《张扬与内敛》的开头: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老年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年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正用)
三、妙用题记法
有的文章,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尤其是小说、故事等不易在文中表明主题的文体,可以使用题记,把文章主题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例如,2006年福建卷优秀作文《栽种你的最爱》的开头:
梦里一片天堂,纵让个性飞扬;
心中一方“空白”,栽种最爱丁香。——题记
又如,2005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我是草,我有价值》的开头:
如石子一粒,仰高山之巍峨,但不自惭形秽;
若小草一棵,慕白杨之伟岸,但不妄自菲薄。——题记
四、故事导入法
用生动有趣或耐人寻味的简短故事开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运用这种方式开头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用作开头的故事要精心选择,故事既要有利于观点的引出,又要力避读者从故事中推出与文章主旨相悖的观点;其次是语言要简洁,因为它只是引子,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不求完整,但求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例如,2006年浙江卷优秀作文《永不停息的河流》的开头:
在世界上还只有两个人的时候,生命很完美。他们生活在诗一样的画境当中,那里的果树每天都结出芳香诱人的果实,那里的小溪终日流淌着醇厚的玉液琼浆。他们不用劳作,无忧无虑,空气中也只充满着最单纯的快乐。在那里,生命那样鲜活,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享受。直到有一天,这两个人触犯禁令,偷吃了花园中最甘美的果实,于是大地在他们脚下塌陷,乐园在他们周围崩溃,他们被放逐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尘世。这时,一个来自天上的威严的声音响起:“只有终日地劳作,才能赎你们的罪,让你们获得内心的安宁,得到真正的休息。”
五、简述名人事迹法
用简述名人事迹开头,语言简洁,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溯臣力。
例如,2006年湖南卷的一篇优秀作文《谈意气》的开头: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又如,2005年江苏卷优秀作文《生命的绝唱》的开头: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呜,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六、场景导入法
用场景描写导人话题或表达主体。便于读者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容易感染人,产生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
例如,2006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的开头: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利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
又如,2005年全国卷I优秀作文《雨珠•露珠•泪珠》的开头:
东方破晓,晨光熹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身边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透明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七、景物渲染法
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开启文章,便于读者迅速进入阅读状态,适用于带有抒情意味的文章。
例如,2006年福建卷优秀作文《月泻树丛中》的开头:
闲庭信步,一览无遗的月光直泻而下。这让我与归有光有同感,看那庭阶寂寂,风移影动的景色,与项脊轩无异。树木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而此时,树影斑驳间的那点空白却泻下点点清光,犹为别致。
又如,2005年全国作文卷II优秀作文《位置有高低,价值无优劣》的开头:
一株生机勃勃的牡丹花长在郊外,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它悄无声息地绽放了。它娇美艳丽,婀娜多姿,在月亮银白的光辉照耀下,更显示出它的勃勃英姿。它芳香四溢,清新盈鼻,整个夜晚似乎到处都弥漫漫着它醉人的气息。牡丹花身份高贵,它却生长在郊外,地位可谓一落千丈,但它绽放,香气依然弥漫整个城市,它的价值并没有因为它的位置而逊色。
八、整句导入法
整句能使语言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1)用排比开头,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能使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能了卯纷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能够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能够气势磅礴;用来抒情,能酣畅缠绵。
例如,2006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开头: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 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 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2)用对称结构开头,可以产生语言明快、表意鲜明醒目的效果。
例如,2006年四川卷优秀作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开头:
踏着铺满层层石砾的崎岖之路,我茫然;握着已被雨打日晒得满身疮痍的雨伞,我哀叹;举目眺望我将踏上的漫长历程,我祈盼;聆听头上无数伟人的歌唱,我欣然。
九、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2006年四川卷优秀作文《魔鬼的质问》的开头: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四级证书、荣誉证书……”我在去人才招聘会场的公交车上再次打开丈件夹整理了一下里面的各种证书,手机响起来,……
又如,2006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开头:
执子之手,今生珍重。——题记
我不承认自己是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之人,也不认为自己是悲秋伤春的婉约词人,更不会看着“情深深,雨蒙蒙”便会泪眼婆婆。
十、设问导入法
设问可以使提出的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2006年四川卷优秀作文,《问灵魂》的开头: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
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
又如,2005年全国卷I优秀作文《生命的奇迹》的开头:
生命是什么
是云,悠悠的,或起或落。
是山,傲然挺立,高耸入云。
是河,奔流到海,不舍昼夜……
又如,2005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指间沙》的开头:
掬起沙漠中的千捧清泉,指间残留着沙粒。是丢弃它,让手指洁净如初,还是保留它,当做刻骨铭心的记忆
补充:开头常见失误
(1)头重脚轻,开头冗长。有些考生写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得大多,而后半部分内容偏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
(2)东拉西扯,入题太慢。有些考生在开头部分引述过长。东拉西扯,说了半天还说不到主题上,如同“博土卖驴,三纸无驴”,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欲。
(3)过分突兀,不明就理。有的学生开头过于突兀,令读者费解,莫名其妙。
w.k.s.5.u.c
k.s.5.u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