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学习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知识要点】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运送氧气养料,运走废物。
2、在进行血液取样时柠檬酸钠溶液的作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3、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90%为水,其余位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红色的
的血红蛋白 ,使血液为红色。血红蛋白是含铁的
血细胞 蛋白质,易于氧气结合,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
气功能。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导致贫血。
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体积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4、血液凝固原理:在血小板的作用下,促使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促使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时,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而不是血浆。血清是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5、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3.5~5.5*1012 个【白细胞WBC】5.0~10.0*109个【血红蛋白Hb】110~160g/L【血小板PLT】1.5~3.5*1011个。如果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太低,可诊断可能为贫血,若白细胞数量太多,可能身体某部为有炎症。
二、输血和血型
1、若一次失血不超过10% (约400 ml)对人体没太大影响,若一次失血超过30%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威胁生命。
2、ABO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3、血型鉴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红细胞凝集成团的反应
A型 B型 O型 AB型
A型标准血清 无凝集 有凝集 无凝集 有凝集
B型标准血清 有凝集 无凝集 无凝集 有凝集
4、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第一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其中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5、1997年12 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自愿献血。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典型例题】例1、(2008徐州中考)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例2、(2008盐城中考)汶川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抢救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巩固练习】《补充习题》P24-27。
【学有所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写下来
1、
2、
3、
志愿者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① ② ③ ④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