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高三生物冲刺专练:遗传专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特别免费资料)高三生物冲刺专练:遗传专题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4-09 19: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w.w.k.s.5.u.c.o.m
遗传
1、如图是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           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其目的是                            。
(2)若甲为黄色圆粒(YyRr),乙为绿色皱粒,则A、B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概率为       。
(3)若甲的表现型为绿色豆荚,乙的表现型为黄色豆荚,则C的表现型为        (绿色/黄色/无法判断),因为                             。
(4)若甲为纯种绿粒普通型,乙为纯种黄色半无叶型,F1自交后代类型及数目如下:
类型
绿粒半无叶型
绿粒普通型
黄粒半无叶型
黄粒普通型
数目
413
1251
141
421
根据结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如果要进一步证明你的观点,可让          测交来加以验证,当出现              
                           结果时,可支持上述观点。
(5)豌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条,如果对豌豆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其单倍体基因组  
    个DNA分子的碱基序列。
2、右图是某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局部
结构示意图,1、2、3、4、1′2′3′4′
均表示染色体,B、b、R、r分别表示不
同染色体上控制一定性状的不同基因。
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细胞核中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2)若该图表示某雄性高等动物精巢内一个已经过间期DNA复制的细胞,如果在DNA复制之前将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完成所形成的所有细胞中含15N的细胞占比例为 。
(3)若该图表示某种植物的一个细胞(只考虑图中标出的两对等位基因),则该植物自交后代中与它表现型不同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4)若该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长翅)对b(残翅)为显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R(红眼)对r(白眼)为显性。用该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得到的所有子代中,残翅与长翅各占一半,且雌蝇均为红眼,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过程。(要求写出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自然界中玉米的绿色茎为稳定遗传,但在田间偶尔也会有紫色茎的玉米出现。
(1)请用绿色茎玉米和紫色玉米为材料,设计一个方案判断这一性状是否由质基因控制的,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
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2)若已证实这对性状为核基因A和a控制,选用绿茎纯合子玉米与紫茎玉米杂交,证明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若子代表现型 ,则绿色为显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
若子代表现型全为紫色,则绿色为 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
若子代既有绿茎又有紫茎,则紫色为 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
4、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研究。
(1)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他均为显性纯合。
品系

果皮
节长
胚乳味道
高度
胚乳颜色
性状
显性纯合子
白色(pp)
短节(bb)
甜(ss)
矮茎(dd)
白胚乳(gg)
所在染色体
I IV VI
I
I
IV
VI
VI
若通过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来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选作的亲本的组合是
(品系号);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和亲本是否可行? 为什么?
,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二年,则利用上述品系杂交育种获得ppggss植株最少需 年。
(2)经鉴定,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用某株玉米穗上的红粒和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5、自然界中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右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
,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II-1,II-2
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
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
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片段 。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 片段
(3)已知大麻的叶型有常态叶和缺刻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常态叶为显性性状;A、a位于X染色体的II-2片段,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根据叶型能识别出雌雄的植株,请将设计的实验方案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现出来。
6、水稻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Ge、ge控制,为研究巨胚的遗传特性,经实验获得了以下数据:
组别
纯种亲本组合
观测粒数
平均胚重(mg)
F1平均粒重(mg)

巨胚×巨胚
30
0.92
19.47

正常胚×正常胚
30
0.47
21.84

正常胚♀×巨胚♂
30
0.47
21.30

巨胚♀×正常胚♂
30
0.48
21.37
(1)上述一对相对性状中,巨胚 性状。
(2)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母本为胚发育提供营养而决定胚的性状;第二种观点认为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和文字加以说明。
观点:
遗传图解:
文字说明:
(3)如果粒重与粒轻、胚重与胚轻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现有粒轻、胚重的巨胚稻与粒重、胚轻的正常胚。想要获得粒重、胚重的新品种,最好用 育种方法。
7、已知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雄性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正常雌芦花鸡与正常非芦花雄鸡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雄的 雌的是 ,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
(2)在一个火鸡养殖场的良种火鸡中,出现了遗传性白化症。该养殖场有11只健康而正常的种公禽,在检查它们的子代时,发现有4只产生过患白2化症子代的火鸡。为此养殖场将这4只种公禽与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母禽杂交(一雄可与多雌交配),共得到342只幼火鸡,其中81只有白化症且都是雌的,请回答:
小鸡的这种白化症的遗传方式为 。
另一个养殖场以低价收购了342只幼火鸡,欲从其中正常的幼火鸡里选育出不含有白化症基因的良种火鸡。请你为这家养殖场设计淘汰选育方案。
8、在玉米中,茎秆有高和矮之分;叶形有常态和皱形之分。现有两个纯系玉米品种,分别是高茎、皱形叶和矮茎、常态叶。请你用实验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玉米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请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
实验方法(简述):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2)已知这两对性状都是由核基因控制的,且高茎(D)对矮茎(d)显性,常态叶(B)对皱形叶(b)显性。那么你如何用题干中所给的亲本,判断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方法(简述):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9、燕麦中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相对性状。经研究发现控制黑颖和非黑颖为一对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黄颖和白颖为另一对等位基因,用Y和y表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只要有显性黑颖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若无B基因存在,表现为黄颖还是白颖,就决定于是否有显性基因Y存在,有则为黄颖,无则为白颖。现有纯系黑颖品系和纯系黄颖品系杂交,子代全为黑颖;若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据所学的遗传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以上两纯系亲本基因型为 和 。
(2)以上表明燕麦颖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以上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并用遗传图解对以上杂交实验现象给以解释。
(3)若基因型为BBYY(黑颖燕麦)具有更强的抗逆性,且蛋白质的含量相对 高。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快速培育出此品种。写出简单的育种方案。(要求叙述简洁,条理性强)
10、果蝇繁殖力强、易饲养,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实验室有两个小组对纯合的灰体长翅果蝇进行扩大培养时,一个小组发现了1只灰体残翅(未交配过的雌果蝇),另一小组发现了1只黑体长翅雄果蝇。两个小组将这2只特殊果蝇的进行下述实验来解决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把灰体残翅雌果蝇和黑体长翃雄果蝇放入同一容器中培养,使其交配并产生后代。
子一代(F1)幼虫将要成熟时,把亲本移走。幼虫成熟后观察其性状,发现全是灰体长翅。(此过程可得到足够多的后代)
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卵。子二代幼虫将要成熟时,将子一代个体移走。幼虫成熟后观察其性状并记录结果。(此过程可得到足够多的后代)
统计分析F2的各种表现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能否从F1中所表现出的性状推断出长翅与残翅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请简要说明理由。
(2)若已知控制黑体、灰体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能否通过预测F2中黑体、灰体的性状表现来推断控制黑体、灰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3)若F2有黑体出现,如何确定控制这二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要求:通过预测的F2 有关结果作出相应推断的结论)
11、2007年12月6日<<北京晨报>>报道,上海诞生世界首例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兔,为研究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专家介绍,从外表看上去,克隆兔并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通过设备检测会发现它的体内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下面是我国胎兔(妊娠20天左右的兔胚胎)背部皮肤成纤维细胞克隆试验基本过程:
(1)为便于在过程中与绝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质粒应该具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2)在过程进行转基因体细胞的筛选时,采取的选择措施是 。
(3)在过程培养重组细胞时,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和 等。
(4)对于上述过程叙述合理的是( )
A。该培养过程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可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
B。在过程进行重组培养时,要不断的用胰蛋白酶将其制成单细胞悬浮液
C。甲兔实际妊娠20天的兔胚胎,原因是此时的细胞还没有分化,分裂能力强
D。该荧光兔的性别应该与乙兔相同
(5)研究小组工作人员还指出,转基因克隆兔由于基因(除荧光蛋白基因外)与原来兔子一样,同样具有生殖能力,它可以与家兔交配产下后代,因此大家期待这只转基因克隆兔能够长大,并进一步繁衍后代,从而为人们研究“发光基因”是否具有遗传性提供可靠依据。假设该克隆兔为雌性个体,请写出判断“发光基因”是否具有遗传性的实验思路及预测结果结论。
实验思路:
预测结果结论:


12、在果蝇中,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一个纯合黑身果蝇种群中,一只雌果蝇与黑身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请回答: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其原因是 。
(2)突变的灰身对黑身是 性状,理由是 。
(3) F1灰身雌果蝇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个灰身基因。
(4)若每对果蝇产生的后代数量足够多,请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方案,都通过一次杂交,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要求写出用来杂交的F1性状,杂交后的子一代性状及相应的结论)
13、绿色能源已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理想途径,用某二倍体植物柴油树的种子榨出的油稍加提炼就可成为生物柴油。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科学家在“神舟六 号”飞船上搭载了四株珍贵的试管苗。
(1)试管苗返回地面后,为了在短时间内扩大幼苗的数量,应该选用 技术,其中大部分植物的产油量 (填“增加”、“基本不变”或“减少”)。
(2)已知植物体内产油的代谢途径如下:
现有AaBb的个体,为尽快获得高产稳产植物,选用基因型 的花粉培育成植株,通常利用 处理,使其恢复到正常染色体数目,这种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 。
若要利用枯草杆菌将“前体物质”转化为柴油,用人工方法从植物细胞中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包括基因结构中 和 ;形成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 等。
若B基因发生突变,最终会导致前体物质不能合成油,说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通过
实现的。
14、南瓜果形有球状和盘状,某同学发现:实验一:将纯合的球状南瓜植株(乙)的花粉授予纯合的盘状植株(甲)多枚雌花的柱头上,甲植株上所结南瓜全为盘状;实验二:将植株甲的花粉授予植株乙多枚雌花的柱头上,乙植株上所结南瓜全为球状。该同学断定,南瓜果实形状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你认为合理吗?该怎样设计实验,来确定南瓜果实形状的遗传方式及显隐性。(只简单写出思路及预测分析)
答:
思路及分析:
15、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其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完成的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第I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全为绿色雄株。
第II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1:1。
第III组:绿色雌株和绿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株: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2:1:1。
相对于植株绿色,女娄菜植株的金黄色是 性状。
根据第I、II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两组子代中均没有出现雌株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第III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16、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若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2)果蝇长翅是显性(B),残翅是隐性(b),一试管内有一些残翅果蝇,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果蝇的基因型。
设计思路:
结果及基因型:



17、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受精卵中异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
表现型
XXX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幼虫
Y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幼虫
XXY
表现为雌性可育
XYY
表现为雄性可育
X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表现为雄性不育
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时,后代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子代雄果蝇全是白眼,雌果蝇全是红眼的。他的学生Bridges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全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有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个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该红眼雄果蝇不育。
(1)请用遗传图解解释摩尔根的实验结果(设有关基因为B、b)。
(2)请用相应的文字和遗传图解(棋盘法),解释Bridges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
(3)利用Bridges实验中获得的果蝇作实验材料,根据下列药品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对Bridges实验中出现例外的解释是正确的。只要求写出实验思路,不要求写出每种药品和用具如何使用,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药品和用具: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器,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使染色体形态固定),培养皿,量筒,滴管等。
提示:专业 技术人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形态分辨出其是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
18、用纯种豌豆在一个地域里连续种植多年后(每年将收获的一部分种子继续种植),某一代中出现了两株新性状:一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原性状称低产型,新性状称为高产型),另一株的籽粒成熟期缩短了五天(原性状称迟熟型,新性状称早熟型)。已知这两个新性状均为突变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细胞核遗传,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I。一般情况下同,显性突变在当代就可以表现出来,隐性突变在         表现出来。
为了探究控制这两个突变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是显性突变还隐性突变,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收集这两株豌豆的种子分别隔离种植,让其自交。
种植自交后代,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和比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基因突变的特点,写出上述实验的原理。
(2)预测自交后代的性状和比例并得出结论。
II。如果上述实验已经探究突变性状为显性突变,请利用上述材料证明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结论:
19、鸟类的性别是经ZW型。家鸡羽毛芦花对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芦花为显性。某养鸡场雌、雄家鸡均有芦花和非芦花类型,请你仅选用一对家鸡进行交配实验,根据后代性状表现,推断出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1)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2)实验结果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20、某校高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校全体高中学生进行某些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中能否选择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作为研究对象,为什么?
(2)请你为参加色盲调查的同学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3)假如被调查人数共为2500人(男1290人,女1210人)调查结果发现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49人,女性7人,则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
(4)调查中发现了一男生患色盲,其同胞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若III7和III9婚配,生育子女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概率是    。在当地人群中,约10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群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的概率为    。
21、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出的一窝鼠崽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小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出无毛小鼠10只和有毛小鼠12只,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鼠7只、雄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该小鼠无毛的基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理由是:
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
(2)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其中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最佳方案:                                      
理由是:                                
        
22、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为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无乙病
无甲病、有乙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主要理由是                                       。
(2)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还要采取什么方法?             
                                          
(3)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III10的基因型      ,II7、II8再生一个小孩其发病率为        。
如果IV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
如果IV11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患病原因                    
                                          。
遗传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1)花雷期(注答“甲的雄蕊未成熟时”得分,但答“未开花时”不能得分) 防止其他花粉使其授粉 (2)1/16  1/8 (3)绿色  豆荚(果皮)细胞来源于母本     (4)符合  F1黄粒半无叶型  后代分离比接近1:1:1:1   (5)7
2、(1)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2)1/2(3)3/16
(4)亲代   BbXRXr    ×   bbXRY
长翅红眼雌    ↓   残翅红眼雄
子代  BbXRXR BbXRXr     BbXRY     BbXrY
长翅红眼雌       长翅红眼雄 长翅白眼雄 
    bbXRXR  bbXRXr       bbXRY     bbXrY
     残翅红眼雌       残翅红眼雄 残翅白眼雄 
3、(1)将绿茎玉米和紫茎玉米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植株茎的颜色 
无论正交和反交,两者子代茎的颜色一致,则为核基因控制
 无论正交和反交,两者子代茎的颜色与母本一致,则为细胞质基因控制,否则就不是细胞质基因控制
(2)全为绿色  aa 隐   AA 显  Aa
4、(1)与(或或~) 不行  因为与之间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4
(2)方案一:先自交:
若子代全部表现为黄粒或红粒,可认定黄粒或红粒为纯种;再让子代纯种黄粒和红粒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
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
方案二:先杂交:
若后代表现出某一亲本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另一性状为隐性;若后代同时出现两种亲本性状,可再进行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的为显性,未出现性状分离为隐性
5、(1)II-1(2)II-1和II-2
(3) P    XAY    ×    XaXa
   雄性常态叶  ↓   雌性缺刻叶
   F1       XaY         XAXa
      雄性缺刻叶      雌性常态叶
        1     :     1
6、(1)隐性   同意第二种 
(2)正交(丙) 反交(丁)
P GeGe♀  ×  gege♂     P GeGe♂  ×  gege♀
正常胚  ↓  巨胚       正常胚  ↓  巨胚
F1          Gege         F1       Gege
正常胚              正常胚 
说明:采用正交和反交,不论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本是巨胚还是正常胚,F1基因型为Gege,都表现为正常胚,说明第二种观点正确   (3)杂交
7、(1)芦花  非芦花  雄芦花:雄非芦花:雌芦花:雌非芦花=1:1:1:1
(2)Z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伴Z染色体上隐性)
遗传全部正常雌火鸡(ZAW)可以放心地保留,对于雄火鸡(ZAZA,ZAZa)将其饲养成熟后分别与表现型正常的雌火鸡作一次交配,若子代中无白化火鸡出现则原用于交配的正常雄火鸡可以保存;否则就将原用于交配的正常雄火鸡淘汰掉。
8、(1)实验方法:以题中的高茎和矮茎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
 预期及结论:若F1全是高茎,则高茎是显性;若 F1全是矮茎,则矮茎是显性
(2)实验方法:以题中的两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 F1自交获得足够多的F2。观察并统计这些F2植株的性状表现。
 预期及结论:若F2中出现高茎常态叶、高茎皱形叶、矮茎常态叶、矮茎皱形叶且比例接近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9、(1)BByy bbYY
(2)解释  P:   BByy  ×   bbYY
           黑颖   ↓   黄颖
      F1             BbYy
黑颖
↓
F2 9B_Y_ 3B_yy 3bbY_ 1bbyy
黑颖 黑颖  黄颖  白颖
            12 : 3  :1
故: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以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步骤要点: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F1(BbYy)———————→单倍体幼苗———————→纯系植株[(BBYY,BByy)黑颖、(bbYY)黄颖、(bbyy)白颖]
随机取黑颖植株并编号,选取部分种子留种,另一部分种子种植,并与白颖杂交,得到F3
将 F3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情况,若后代有黄颖植株出现,则原黑颖植株所结种子为BBYY;若后代无黄颖植株出现,则就淘汰。
10、(1)能,是细胞核遗传,如果是细胞质遗传,则F1全为残翅
(2)能,若F2中雌果蝇全为灰体,雄果蝇既有灰体,又有黑体,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灰体与黑体的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是常染色体遗传。
(3)若F2中出现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9:3:3:1,则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出现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不接近9:3:3:1,则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1、(1)含有多个限制酶切点(2)通过设备检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细胞即为转基因体细胞(3)维生素 动物血清(4)A(5)实验思路:该兔性成熟后,使其与普通家兔交配产生后代,借助设备检测子代是否能发出荧光  预测结论:如果子代都不能表达荧光性状,说明该“该发光基因”不具遗传性如果子代都能表达荧光性状,说明该“该发光基因”具有遗传性。
12、(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2)显性  该雌果蝇与纯种黑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均有灰身,又有黑身(3)2(4)方案1:黑身雌果蝇和灰身雄果蝇杂交  若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黑身,雌性个体全部为灰身,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雄个体都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方案2:选取F1中的灰身雌果蝇和灰身雄果蝇杂交。   若子代中雄性个体既有黑身又有黑身,雌性个体全部为灰身,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雄个体都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3、(1)植物组织培养   基本不变 (2)AB  单倍体  秋水仙素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非编码区  内含子  限制性酶  DNA连接酶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途径
14、不合理  将实验一、二中所结果实的种子取出,分别播种。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细胞核遗传,且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若甲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后代全结盘状南瓜,乙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后代全结球状南瓜,则为细胞质遗传。
15、隐性  雄配子Xb不能成活,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参与受精作用
  亲代 XBXb(绿色雌株)   ×    XBY(绿色雄株)
                 ↓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绿色雌株 绿色雌株) 绿色雄株 金黄色雄株
       2   :?1  :  1
16、(1)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某些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但较高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是长翅果蝇。(2)思路:让这些残翅果蝇相互交配产卵,正常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子代果蝇翅的形态。若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都是残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若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都是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若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有残翅果蝇,也有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
17、(1)
(2)P XbXb(白眼♀)  ×  XBY(红眼♂)
配子和子代: 
精子
卵细胞
XB
Y
XbXb
XBXbXb(致死)
XbXb Y(白眼♀,可育,例外)
O(无X)
XBO(红眼♂,不育,例外)
YO(致死)
说明:在XbXb(白眼♀)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进入两个次级卵母细胞中,或进入极体中,因而产生含两个X染色体的卵细胞(XX)或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O),分别与XBY(红眼♂)产生正常精子结合,产生例外子代。
(3)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例外的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取其身体上生长旺盛的部位,提取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经固定染色后,制成有丝分裂装片。 
第二步:将上述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找到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检测其性染色体的组成。
预期结果:
例外白眼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三条,分别是XXY,例外红眼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结论: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眼色的行为与性染色体的行为一致:眼色基因随性染色体的不分离而不分离,因此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结论:上述解释(第2问)是正确的。
18、I.自交后代(1)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极低,一般情况下,一对基因只有一个发生突变(因此,突变的个体往往是杂合体);若显性突变,当代即可表现出来;若是隐性突变,则当代不能表现出来,自交后代中会出现隐性纯合即表现出突变性状;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杂合体出现性状分离
(2)结果有两种:一是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突变性状占3/4。证明突变性状是显性突变;另一种是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证明突变性状是隐性突变。
II.实验步骤:取上述两株突变性状植物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合后所结种子种植,得到成熟、高产F1代植株,使其自交结出种子,将F1代植株种子(F2代)种下,成熟后统计植物的性状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高产早熟:高产晚熟:低产早熟:低产晚熟=9:3:3:1,证明控制两对突变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9、(1)非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2)若子代中雌、雄鸡全部为芦花鸡,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子代中雌、雄鸡均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子代中雄鸡全部为芦花鸡,雌鸡非芦花,则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0、(1)不能,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因而不便于分析并找出规律
(2) 
性状
色盲
正常
性别




2006届
2007届
2008届
(3)2.24%  (4)1/12 1/1200
21(1)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了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因为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方案二: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三:杂合有毛小鼠♂×无毛小鼠♀
方案四:无毛小鼠♂×无毛小鼠♀    最佳方案:方案二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毛小鼠出现的概率较高为50%,而其他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25%,方案三、四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乳困难。
22(1)常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扩大调查范围,多取样本;针对有患者的家庭调查;绘制家族系谱图来判定甲病和乙丙的遗传方式。
(3)bbXBXB或bbXBXb  1/4 1/8 3/8最可能的原因是III9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突变成为隐性基因b;当III10的基因型为XBXb 时,产生的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上述的Xb精子结合,就出现了女孩是乙病患者的情况。
w.w.w.k.s.5.u.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