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4-09 22:47:00

文档简介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较好的基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
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如果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能力。
4.利用化学试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颜色反应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
本实验如果单纯上成一个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涉及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如何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有机化合物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或推测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使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本实验难度不大,但是实验材料、化学试剂、用具及步骤较多,因此,教师课前应准备充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四、答案和提示
(一)思考与讨论
1.提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2.提示: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3.提示: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二)实验
3.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因此,我们应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获得全面的营养。
(三)练习
基础题
1.(1)?;(2)√?。
3.B。
拓展题
1.提示: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2.提示:不能。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五、参考资料
1.研究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元素是对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发光光谱(元素的原子受到刺激时所呈现的特有颜色)是不一样的,由元素发出来的光谱,用分光器(棱镜或光栅)大体上可以辨别是什么颜色。另外,也可以由元素的吸收光谱来判断。
每种化合物都有它独特的红外光谱,可以作为化合物的“指纹”。鉴定一种化合物,要先根据化合物的来源和其他性质提出有限的几个可能化合物,然后把它的光谱和这些已知化合物的光谱相比较。另外,还可以用电子光谱、旋光度、核磁共振、质谱法、X射线、衍射等方法来进行分析。
2.植物体和土壤的部分元素含量的比较
表7 植物体和土壤部分元素含量比较表
元素
植物的平均组成 (新鲜物重量比例)/%
土壤的平均 组成/%
C H Ca K N Si Mg P S Na Cl Fe
70 18 10.5 0.5 0.3 0.3 0.2 0.04 0.07 0.05 0.02 0.02 0.01
50 2 - 1.4 1.5 0.1 34 0.6 0.1 0.05 0.7 0.01 4
3.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其他简易方法
(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其他简易方法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 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蒽酮反应 糖类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Benedict反应 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也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氧化,其本身则变成砖红色或黄色的Cu2O,可用来测定还原糖的存在。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其他简易方法
油点试验(spot test) 将含有脂肪的混合物磨碎后擦在一片滤纸(或牛皮纸)上,然后朝向光源观看,应该有半透明的油点出现。此油点不能挥发掉。当滤纸浸过苯(或醚、异丙醇等)后,油点消失;或将混合物磨碎后溶于苯液中,然后过滤。取一滤纸放入滤液中,取出后让苯挥发,朝向光源观看,如有半透明油点存在,则证明混合物中含有脂肪。
乳液形成试验(emulsion test) 将一含有脂肪的混合物溶液稍微加热,加入少量乙醇,摇匀后静置。脂肪可分散成许多微粒,形成白色乳状液。
(3)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其他简易方法
对各种氨基酸特异的某些颜色反应(见表8),可用来检测含有这些氨基酸的蛋白质。这些颜色反应包括Millon反应、黄蛋白反应、茚三酮反应以及Hopkins-Cole(水合乙醛酸)反应等。
Millon反应 米伦试剂为硝酸、亚硝酸、硝酸汞、亚硝酸汞的混合物,能与单酚及双酚和吲哚衍生物产生颜色反应,但不能检验尿蛋白。
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多肽和各种氨基酸具有茚三酮反应。除无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外,其他氨基酸生成紫红色,最终为蓝色化合物。
黄蛋白反应 它是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酪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所特有的颜色反应。
表8 部分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所测定的氨基酸
名称
试剂
颜色
精氨酸 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组氨酸,酪氨酸 色氨酸 色氨酸 酪氨酸 酪氨酸 酪氨酸,色氨酸 苯丙酪氨酸
Sakaguchi(坂口)反应 硝普盐反应 Sullivan反应 Pauly反应 水合乙醛酸反应 (Hopkins-Cole反应) Ehrlich反应 Millon反应 Folin-Ciocalteu反应 黄蛋白反应
α- 萘酚和次氯酸钠 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钠)溶于稀氨溶液中 萘醌-[1,2]-4-磺酸钠和亚硫酸氢钠 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磺酸溶于碱性溶液 水合乙醛酸溶于硫酸中 对二甲基氨基苯醛溶于盐酸中 硝酸汞溶于亚硝酸,加热 磷钼钨酸 煮沸的浓硝酸
红 红 红 红 紫 蓝 红 红 黄
课件20张PPT。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比较组成地壳
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就自己提出
的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
Si在某些植物细胞中含量较
多,如硅藻、禾本科植物。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
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两者
含量相差很大,又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有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不同
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元
素基本元素:C.H.O.N大量元素:C.H.O.N.P.S.K.Ca.Mg(含
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
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最基本元素:C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
由于物质交换而进入人体的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Zn Fe B Cu Mo Mn2.1细胞的元素组成记忆口诀 2.微量元素 铁 猛 碰 新 木 桶 Fe Mn ?B? Zn Mo Cu
3.大量元素
? ? C? H? O N? P S ? K ?Ca Mg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2、化学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管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二.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1.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2.细胞内最多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分
别是哪一种,你能推测它们对生命的意
义吗?
3.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都一
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植
物器官的细胞中富含糖类、脂质或蛋
白质?怎样从植物器官中提取这些化
合 物?实验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1.你的预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2.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共检测了多少种生物材料?这些生物
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
这对我们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讨论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鸡蛋清溶液 NaOH 溶液滴加CuSO2 溶液,
每次滴加均需摇匀结果显示: 紫色比较菲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共同点:主要成份都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不同点:1.菲林试剂中硫酸铜浓度较高,双缩脲试剂中硫酸铜浓度较低.以免使用双缩脲试剂蓝色太深,遮盖了反应生成的紫色.
2.使用菲林试剂时,两种溶液必须先混合再使用. 使用双缩脲试剂时, 先加氢氧化钠后加硫酸铜.
3.使用菲林试剂颜色变化:蓝色-棕色-浅砖红色-砖红色
使用菲林试剂必须隔水加热,而双缩脲试剂不需要.知识结构课堂练习1.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
组成生物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B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