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归类(河南周口沈丘)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实验归类(河南周口沈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4-11 19: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
一、课本实验重组改进型
【例题1】如下图所示可以用来说明渗透作用的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漏斗内的溶换成相同体积、相同质量浓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内的柱高度将 。
(2)如果将相同质量浓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置于漏斗内和烧杯内,则漏斗内的液柱高度将 。
(3)现有一瓶淀粉溶液和一瓶碘液,可以利用该装置来探究碘分子和淀粉分子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请写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提示:将淀粉溶液置于烧杯中,将碘液置于漏斗中)
a: 。
b: 。
c: 。
d: 。
答案:(1)上升后下降 ;(2)上升后下降
(3)a:如果烧杯内的溶液变蓝,而漏斗内的溶液没有变蓝,说明只有碘分子能穿过半透膜
b:如果烧杯内的溶液不变蓝,而漏斗内的溶液变蓝,说明只有淀粉分子能穿过半透膜
c:如果烧杯内和漏斗内的溶液都变蓝。说明二者都能穿过半透膜。
d:如果烧杯内和漏斗内的溶液都不变蓝。说明二者都不能穿过半透膜。
【变式1】3支试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一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二、实验程序知识完善型
【例题2】某校高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鉴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指导教师为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实验态度,提供了以下材料用具,并要求同学们先写出此实验的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试管3支、量筒3支、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清水、尿液样品2瓶(已知其中有一瓶是健康者的尿液,但两瓶均未贴标签)。
以下是小王同学根据老师要求和以上实验材料用具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有些未完成,请你帮他补充。
【实验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
【实验步骤】:
(1)取样:用2支量筒分别从两瓶尿样中各取2mI。,分别注入2支试管内。
(2)取试剂:

(3)样品与试剂混合: 。
(4)水浴加温: 。
(5)预计实验结果:一支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另一支无反应。
答案:(2)取试剂:用量筒先取2mI斐林试剂甲液、倒入一支空试管中,清洗量筒后,再取2mI斐林试剂乙液,倒入装有斐林试剂甲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混合。
(3)样品与试剂混合:将斐林试剂均分,分别倒入装有等量尿液的两支试管内,充分振荡混合。
(4)水浴加温:将两支试管用酒精灯隔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变式2】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不被吸收的小分子和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用具和材料:①新鲜的红色月季花瓣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 A、B。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
问题:盐酸溶液中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是: 。
三、实验步骤自主设计型
【例题3】研究表明根瘤菌在土壤中不能进行固氮作用,只有当其侵入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后才能固氮。科学家要证明产生这种生理特点与豆科植物产生的“某物质”诱导有关,试设计实验验证“某物质”的存在。
材料与用具:根瘤菌菌种、大豆种子、无氮培养基、细菌接种及培养设备、植物栽培设备等其他必需用具。
主要实验原理:根瘤菌在无氮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主要实验步骤(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答案:(1)取适量的根瘤菌菌种与大豆种子一起拌种后,在适宜条件下,将大豆播种、培种;
(2)待大豆根瘤成熟后,取根瘤用无菌水充分洗净后通过破碎,过滤等方法,获得大豆根瘤提取液;
(3)取无氮培养基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大豆根瘤提取液(编号A),另一份加入等量无菌水(或不加,编号B),灭菌;
(4)向A、B两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的根瘤菌,并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37℃、24h)培养,观察A、B两组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及结论:
(1)A、B中均不出现菌落。说明大豆没有产生“某种物质”诱导根瘤固氮。(2)A中出现菌落,B中不出现菌落。说明大豆能产生“某种物质”诱导根瘤固氮。
【变式3】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碘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开放预测型
【例题4】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检验生长素是否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请你利用离体的叶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1)实验目的:探究生长素是否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2)实验原理:离体的叶子会逐渐衰老,叶片变黄使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老。
(3)材料用具:足够数量的植物离体叶片、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索和生长素、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的思路即可):
(5)结果预测和结论:
答案:(4)①把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A、B、C三组。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A、B两组叶片,C组不作任何处理。
③观察并记录叶片的保绿时间。
(5)①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②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对叶片的衰老无影响。
③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是没有细胞分裂素作用明显。
④B组叶片比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短,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说明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变式4】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某种器官在血糖调节中的功能。
实验目的:学习用摘除法造成功能缺损,以了解研究某些器官功能的一些方法观察某器官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
动物与器材: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6只,常用手术器械,消毒器材,75%酒精,麻醉药品,鼠笼,注射器,计时工具等。
⑴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
⑵提出一项测量指标: 。
⑶方法步骤:
①取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6只,预先饥饿一天,分成实验组4只和对照组2只,并编号。
②消毒,切开皮肤和腹壁,摘除实验组的××器官,缝合切口并消毒。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预期结果并分析:



五、实验思路启发评价型
【例题5】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材料用具:略。
方案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
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量每
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
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
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
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 改正上述实验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
 
(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3只兔子的好处是
(3)若分别用A、B、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如图中的 。
(4)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则该兔子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
答案:(1)①应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鱼;  ②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
(2排除个体差异(3) 乙 。(4)增加和增加。
【变式5】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某同学制订了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 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min。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 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六、课题研究探索设计型
【变式6】某课题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们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R细菌与其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叫做 。
(2)该组同学对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可能性作了如下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      B.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C.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D.R细菌更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3)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第(2)题所作的假设进行验证,简述你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变式1】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变式2】答案:第二步: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15%的盐酸或清水。第三步:选等量的红色康乃馨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水中花瓣仍为红色,水呈无色,盐酸中的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溶液变红。问题:原因是在酸性环境中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变性失活,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的能力,大分子的色素分子进入溶液。【变式3】答案:实验步骤:(1)取2支试管,编上A、B号,然后向A、B试管各加入lmL新鲜淀粉酶溶液,再向A试管加5滴蒸馏水,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最后再各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将2支试管摇匀后,再同时放人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3)取出A、B试管,各加入1~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1)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2)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不变蓝,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变式4】(1)胰腺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2)尿糖的鉴定 (3)方法步骤:①对照组的手术和实验组相同,但不切除胰腺。两组均置于适宜的相同条件下分笼饲养。②利用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或蚂蚁等对葡萄糖的应激性),鉴定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③实验组出现糖尿时,记下时间,并立即给其中2只静脉注射胰腺研磨液,另2只不予抢救。测定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④比较并分析对照组、注射胰腺研磨液、以及出现尿糖后未经抢救的小白鼠的尿糖情况等。(4)预期结果并分析:①切除胰腺的小白鼠出现尿糖,注射胰腺研磨液后尿糖逐渐消失;而不予抢救的持续尿(甚至惊厥死亡);对照组基本正常。说明胰腺产生的物质能降低血糖。②切除胰腺的小白鼠出现惊厥,注射葡萄糖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而不予抢救的死亡;对照组基本正常。说明胰腺产生的物质能升血糖。③若切除胰腺的小白鼠与对照组的活动基本情况相同,均不出现尿糖和惊厥现象等。说明胰腺在血糖的调节中几乎不起作用。【变式5】答案: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变式6】答案: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