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4 15: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羊肚手巾????????? ?肚:dù? ?白毛巾???????????????????? B.?二十里铺??????????? ?铺:pū? ?地名 C.?东山的糜子????????? ?糜:mí? ?黍类谷物????????????????? D.?米酒油馍??????????? ?馍:mó? ?黍米面饼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蹑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斓? ? 天南海北 ???延河???????????????????????????????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3.下列各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C.?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D.?双手/搂定/宝塔山21教育网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21cnjy.com
6.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21·世纪*教育网
7.文学常识填空。①《回延安》选自《________》,作者贺敬之是当代________、________家。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________》(与丁毅等人合作)。 ②《回延安》中以动作表现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8.阅读《回延安》片段,回答问题。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www-2-1-cnjy-com
(1)下面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C.?延河滚滚喊“前进”??????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请仔细品味诗中划线字“照”与“喊”的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这句话的含义?
(4)请简要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 ?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2-1-c-n-j-y
(1)节选诗句赞美了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拟人)????????
B.?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比喻) 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拟人)????????
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夸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判断下列破折号用法是否正确。①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转折) ②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解释说明) ③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表示声音延长) ④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解释说明) 21*cnjy*com
(4)本段诗句重点围绕哪两个字展开描写?写出景致的名称。

(5)“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从________方面赞美漓江的美景。
三、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宇。元祜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yuè)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 , 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出处:21教育名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有乞书者???? ________ ②不择精粗???? ________ ③书遍乃已???? ________ ④虽谑弄皆有义味???? ________ 【版权所有:21教育】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②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4)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解释词义的能力。 A.晋西北河曲一带以白毛巾兜包后脑,前额上方打个结,显示一种阳刚英武之气,类似陕北风俗。到了晋东南则头顶粗布,脑后打结,方便轻松,谓之“戴首巾”。读音为“dǔ”; B.二十里铺,这里“铺”应该读去声,是宋朝开始,延及元明清等朝代递送公文、迎送往来官吏的驿站。 C.东山的糜子(méi); D.正确; 故答案为:D21*cnjy*com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 A
解析:B项中 “锭”应为“绽”;C项中“力挽狂斓”的“斓”应为“澜”;D项中“生”应为“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准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难度不大。
3.答案: B
解析:脑畔是汉语词语,读音nǎo pàn,意思是指窑洞顶上。 故答案为:B 【点评】方言。指窑洞顶上。 何其芳 《信天游》诗:“你在脑畔我在院,探不见亲口笑一面。” 贺敬之 《回延安》诗:“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还响着脚步声。”?
4.答案: B
解析:B项中“满窑”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应为“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节奏的划分。诗歌中的节奏,指的是朗读时短暂的停顿,以便把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不能仅凭感觉来划分。划分节奏常用的方法有:1. 根据词或词组划分。2. 根据意思划分。3. 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4.朗读划分。
5.答案: A
解析:A项的修辞应为拟人。其余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掌握情况。
6.答案: A
解析:A项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 故答案为:A。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分析时,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切忌空洞。
7.答案:贺敬之诗选;诗人;剧作;白毛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内容涉及作家、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既要记得准,还要记得牢。
二、诗歌鉴赏
8.答案:(1)C (2)“照”字揭示革命思想的作用,“喊”字写声音,有强烈的动感和号召力,写出了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 (3)这句话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承接上节末句,展示了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延河水”奔腾向前的豪迈气势。 (4)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C句中的“喊”字赋予了“延河”以人的动作,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能力。“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照”写出了毛泽东思想影响之大。“沿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喊”写声音之大,写出了党中央的号召力之强。 (3) 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的能力。“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这一节主要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结合文本不难理解本句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阅读这节诗可知本节可分为两层,一是,回顾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二是,展望美好的未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正确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能力。解题时,既要联系词本身的含义,也要联系中心主旨(或诗人的情感),写出其表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 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应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归纳概括文段内容要找到相关的语段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抓住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9.答案:(1)桂林的山水之美;对祖国山河热爱 (2)A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4)重点围绕“山”、“水”两个字展开描写。所描写的景致有:漓江、桂林城、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还珠洞、鸡笼山。 (5)色彩 2·1·c·n·j·y
解析:(1)本诗选自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诗的开篇就把读者引向一种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2)“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云雾缭绕、秀丽、出众的特点。 (3)“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4)诗人没有停留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上,而是借以抒发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寄情山水,心潮起伏,进而抒发一个革命战士对于祖国的深挚感情。正因为诗人是以战士的眼光、战士的胸怀去感受和描绘桂林山水的,因而他笔下的就不仅是山水,其中还有“对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景美情深,诗人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古代山水诗借景抒情、以形传神的手法。 (5)结合“绿、白、红”分析可知从色彩方面赞美漓江的美景。 故答案为:(1)桂林的山水之美;对祖国山河热爱 (2)A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4)重点围绕“山”、“水”两个字展开描写。所描写的景致有:漓江、桂林城、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还珠洞、鸡笼山。 (5)色彩【点评】诗人贺敬之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情赞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人民,让人们仿佛透过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为壮丽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这是诗人战士情怀的流露,有着共产主义理想的闪光。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来源:21cnj*y.co*m】
三、文言文阅读
10.答案:(1)……的人;选择;停止、止;即使 (2)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3)①(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②他天性好酒,然而喝上四五龠便醉了。 (4)①苏东坡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但从不给别人;即使酒量不行也要喝醉)。②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 21·cn·jy·com
解析:(1)这四个字的解释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内。“者”,很常见,如“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择”,来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已”来自“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不能自已”(《一面》)。“虽”见“虽乘奔御风”(《三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做题时,第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意进行思考,再结合熟悉的文章回忆词语的意义。另外,要注意检验,将想好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本题考查顿的划分能力。旬首联词“然”后要停顿,“不能四五龠”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已烂醉”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所以这两个短语之问要停顿。 (3)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诘责:责问。或:有时。与:给。 ②性:天性。 然:然而。 (4)此题属于“领悟主旨”题。扣住“神人”,从内容分析称为“神人”的具体原因。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对原文的翻译不可图省力,必须下真功夫,按照“信、达、雅”的原则,逐句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 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展示自己的书法,但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秸年调他在礼部任职,每次见到桌上有纸,他都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字,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喝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酒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