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4 23: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用每分钟可抽30t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t而不足1500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27页至129页,请完成学生用书部分.
1.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__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_.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__公共部分__,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__解不等式组__.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x>2__.
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x<1__.
6.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17.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无解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
活动1:
阅读教材第127页,思考:
(1)上述题目中应满足哪些不等式?把这两个不等式组合起来叫什么?
(2)这个不等式组有什么特点?
(3)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
(4)把不等式①②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5)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不等式组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展示点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借助数轴可以帮我们直观地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小组讨论:说一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和技巧.
反思小结: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可把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帮助我们找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判断规则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找不到.
针对训练
1.下列各不等式组,其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__③④⑤__(填序号).
①;②;③;④2x-8≤7-x<5;⑤;⑥.
●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活动2:
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展示点评: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要先把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都先解出来,然后找解集的公共部分.
小组讨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反思小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针对训练
2.把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

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3<x≤5__.
●三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例2  x取哪些整数值时,不等式5x+2>3(x-1)与x-1≤7-x都成立?
展示点评:要想找出x取哪些整数值,首先应知道这个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小组讨论: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的一般步骤.
反思小结: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第一步要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第二步,在解集的范围内找出符合题意的特殊解.
针对训练
4.同时满足不等式x-3≤2和1+x>2的整数解为__3,4,5__.
5.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__9__.
6.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第1题.
7.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第2题.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两个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步骤.
3.
不等式组(a>b) 不等式的解集 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不等式组的解集巧记口诀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不等式组的解是( C )
A.x≤2     B.x≥2     C.-1<x≤2     D.x>-1
2.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m的取值范围是( C )
A.m≤2 B.m≥2 C.m≤1 D.m>1
4.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__0__.
5.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3)
解:(1)2<x≤8;    (2)-4<x<-2;    (3)4≤x<8.图略

(一)上交作业 教材第130页第2,3题.
(二)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

本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概念,让学生学会用归纳的思想去思考、总结.记住了解不等式组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答.让学生归纳此规律的同时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