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第二学期余姚二中高二年级生物科期中考答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其中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非选择题(1-5题每空1分,第6题每空2分)
1.(1) 杂交育种 。
(2) 花药(粉)离体培养 , 秋水仙素 ,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 人工诱变(诱变育种) , 自交 。
(4)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
2.(1) 10-4 , 抑制根的生长 。
(2) 茎 < 芽 < 根 。
(3) 不同器官的生长效应 , 两重性 。
3.(1) 55% 、 45% 。
(2) 42.5% 、 32.5% 。 55% 、 45% 。
(3) 种群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4.(1) 细胞外液(内环境) , 血浆 。
(2) 消化和循环 。
(3) 胰岛素 , 上升 , 降低血糖浓度 。
(4) __B_ _。
5.(1) 下丘脑 、 (腺)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 上升 , I(碘) 。
6.(1) 感受器 , d , 突触 , 突触小泡 。
(2) 外正内负 ,____Na+_____。
(3) (神经、化学)递质 ; 不能 ,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PAGE
22008年第二学期余姚二中高二年级生物科期中考试卷
命题教师:赵明军 审题教师:黄伯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其中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共同点是都能( )
A.产生新基因 B.产生显性基因 C.产生可遗传变异 D.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2.萝卜和甘蓝杂交,能得到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以产生可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自由组合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加倍
3.下面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 B.花药经过离体培养而形成的个体
C.凡是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4.下列有关可遗传的变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体进行DNA复制的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可用于杂交育种
C.染色体变异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是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
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 )
A.自发突变对生物多数个体生存不利,但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自发突变对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生物的进化都不利
C.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对大多数个体有害,对种群的进化也不利
D.生物突变的性状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利的
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D.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7.右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8.人工选择能选育出良种、自然选择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普遍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 D. 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C.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D.海南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10.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 )
A.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D.DNA的基因排列顺序
11.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原因而被分割成两个群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600万年后,如果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则它们最可能会( )
A.具有同样的交配季节 B.陷入对相同资源的竞争中
C.彼此产生了生殖隔离 D.形成种内互助的合作关系
12. 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
年龄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
措施是( )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3. 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白化病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夜盲症 ⑤镰刀型贫血症 ⑥呆小症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14. 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外加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外加生长素浓度为3.0(mg/L)时,是促进花粉管萌发的最适浓度
B.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mg/L)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5.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 B. 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
C. 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D. 乙烯有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的作用
17.如下图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C.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促进茎弯曲向上生长
18.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内环境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可能会出现紊乱
19. 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
20. 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
21.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2.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单位
D.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电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23.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B.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4.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25.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26.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27.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B.白洛嘉区
C.韦尼克区 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28.人在寒冷环境中,会不自主地出现"寒战"。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
A.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B.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C.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D.骨骼肌;骨骼肌舒张,减少散热量
29. 春天一到,很多动物的生殖腺便发达起来。这是由于白天变长,通过神经中枢刺激内分泌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腺体及生理分别是( )
A.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活动
B.甲状腺;分泌刺激性腺的激素
C.腺垂体;分泌激素刺激性腺的活动 D.腺垂体;分泌激素刺激胰岛的活动
30.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α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β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31.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前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32.将二倍体西瓜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此四倍体西瓜( )
A.与原来的二倍体西瓜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是可育的
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西瓜是二倍体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称为物种
③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不断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是使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形成的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34. 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凹凸不匀)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来提供营养
B.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D.光照不均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5. 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
浓度范围内,下列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36.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牛奶被饮入胃中 D.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
3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有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⑤
38. 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9.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 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激素 低血糖,甚至昏迷
b激素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激素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40.右图表示环境温度对一个女孩皮肤温度
及体内温度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为20℃时,
以下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并把兴奋通过
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受兴奋支配,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使皮肤温度升高
C.受兴奋刺激,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
D.体温不因环境和皮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基本恒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1-5题每空1分,第6题每空2分)
1.下图表示棉花品种①和②两个品系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Ⅰ~Ⅵ表示培育过程,请回答:
(1)由品种①和②经过过程Ⅰ、Ⅴ培育出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 。
(2)由品种④经过过程Ⅲ培育品种⑤常用的方法是 ,由品种⑤经过过程Ⅵ培育品种⑥常用试剂 处理,由品种④经过过程Ⅲ和Ⅵ培育品种⑥的育种方法的特点是 。
(3) 由品种①直接形成品种③的过程Ⅱ被称为 ,
由品种③经过过程Ⅳ培育品种⑥的
最简便方法是 。
(4)若外源基因D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质粒
的抗虫基因,在品种⑦中有了同样的杀虫蛋白,该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
2.左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回答:
(1)据图分析,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
是 mol/L,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2)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3)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
3.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3)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实质是 。
4.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等系统。
(3)如果血浆中葡萄浓度高于0.8—1.2g/L,此时正常人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 会 ,此激素的作用是 。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 (填字母)的液体会增多。
5. 左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 乙、丙分别代表腺体的名称, A 、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甲和乙代表的腺体分别是 和 ,激素A是 。
(2)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会 ,人体长期缺少 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
6.右上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的结构名称是 ,C表示 。
(2)静息时,神经纤维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当神经纤维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___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
(3)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能不能由B传到A?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PAGE
62008学年第二学期余姚二中高二年级生物科期中考答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其中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非选择题(1-5题每空1分,第6题每空2分)
1.(1) 。
(2) , , 。
(3) , 。
(4) 。
2.(1) , 。
(2) 。
(3) , 。
3.(1) 、 。
(2) 、 。 、 。
(3) , 。
4.(1) , 。
(2) 。
(3) , , 。
(4) ____ __。
5.(1) 、 , 。
(2) , 。
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