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人教˙六年级(下)
6 整理与复习
统计与概率
课时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认识统计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通过复习,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情景导入
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作出决定。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二、互动整理
1.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二、互动整理
2.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互动整理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对比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作用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互动整理
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吗?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二、互动整理
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③确定调查的方法;
④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⑤整理和描述数据;
⑥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互动整理
二、互动整理
4.
六(1)班同学的几项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如下。
二、互动整理
二、互动整理
5.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二、互动整理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
(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
第二组数据平均数:
(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
二、互动整理
用平均数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三、巩固练习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生产和销售都是逐步上升
发展前景很好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通过复习整理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白了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知道了平均数的特点以及可能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