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回归课本纠错练习十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单选题
1.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玉米杂交的F1代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81,高茎皱形叶19,矮茎常态叶1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④常态叶与皱形叶性状由细胞质基因决定⑤两对相对性状均由细胞核基因决定: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A.3:1 B.13:3 C.1:1 D.15:1
3.人类中,基因D是耳蜗正常所必需的,(1)~(2)基因E是听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如果双亲的基因型是DdEd,则后代是先天性聋哑的可能性是:
A.7/16 B.3/16 C.1/16 D.1/2
4.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4
B.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
C.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
D.从丁图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5.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碗豆杂交,按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对其子
代的表现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则杂交后代中,新表现类型占
的比例为:
A.1/3 B.1/4
C.1/9 D.1/16
6.食指与无名指等长(A)和食指比无名指短(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对母亲为食指与无名指等长、父亲为食指比无名指短的若干家庭作调查,发现儿子和女儿中:食指与无名指等长:食指比无名指短均为2:1,则母亲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3 B.2/3 C.1/2 D.1/4
7.具有4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间杂交(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在F2代中具有3个显性性状和1个隐性性状的个体比率为
A.1/256 B.108/256 C.27/256 D.54/256
8.下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基因是:
9.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1/2 B.5/8 C.1/4 D.3/4
10.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A.2/10 B.7/10 C.2/9 D.7/9
11.(多选题)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豌豆是自花授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受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二.简答题
1.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巳知绿色条蚊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l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l︰l。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
(2)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__________,占其后代的比例为_____。
(3)Fl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
CBACB ABABD BC
32.(8分,每空2分)
(1)无纹、绿色
(2)AABb、AABB、AAbb 1/4
(3)黄色无纹∶黄色条纹=1∶1
高考资源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