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
2. 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仔细阅读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各气候类型在气温和降水上的数值特征和变化规律,掌握每种气候的特点;通过对不同纬度和同一纬度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采用“缩小范围法”分四步判读气候类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事物之间具有联系性的哲学思想。
2. 通过对气候类型判读的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认识到做事情要按科学的方法进行。
【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
1.此节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活动单元,宜采用导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在先,教师的归纳小结在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我国西北地区有句气候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云贵高原气候谚语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些谚语告诉我们,祖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景观图,试着说出是在什么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课件展示】头脑风暴:分小组讨论回答,并重点探讨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件展示】:1、气候特征的探索
[活动设计] : 全班分成七个小组抽签后在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上找到自己考察的城市(A——G),然后结合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分析该城市气温降水变化规律,完成表格,并探索成因。
地点 气候类型 最冷月(冬季代表月)平均气温及特征 最热月(夏季代表月)平均气温及特征 降水的季节分配 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A
B
C(本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约2度温和 约28度高温 集中在夏季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
E
F
G
2、气候成因的探索
[活动设计]:教师提问,让学生分析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A地到B地再到D地,气温降低主要是什么原因?总结太阳辐射影响
F地与D地,D地的纬度稍高,最热月气温为什么D地高?总结下垫面影响
B地与C地、G地与F地为什么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那么大?总结大气环流影响
【课件展示】:
温带海洋性气候F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G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B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C
三峡建成对周围地区气候有影响吗?总结人类活动影响
【课件展示】:教师总结某地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最基本的因素
●下垫面的性质——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⑴海陆因素:如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⑵地形因素:如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高大山地地形阻挡气流等。
⑶地面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影响气温高低。
⑷植被覆盖状况:同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比裸地气温变化要和缓。
⑸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人类活动——在生产、生活中对气候产生影响
小结:某地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活动设计]:尝试解释下列现象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
③火烧寮是我国的“雨极”
④700 N附近的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
⑤企鹅生活在南极,但在赤道线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厄瓜多尔)却千真万确地栖息着野生企鹅。
【课件展示】:气候成因(表格接上)
地点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A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B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C(本地)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E 热带季风气候
F 温带海洋性气候
G 温带季风气候
3、 气候分布规律的探索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据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探索气候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课件展示】:《学习与评价》P.76
世界各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以亚、非、欧为基础)及各自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25°大陆内部、大陆东岸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干湿季节交替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夏热冬寒,干旱少雨
寒带 极地气候 极圈内部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基本原理:
气候特征决定了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是由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基本方法就是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把所判断的气候特征与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
2、步骤和方法
【课件展示】:“缩小范围法”分四步:
全球→半球→热量带→降水季节分配类型→气候类型
⑴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最高温出现在七八月、最低温出现在一二月,就可判定是在北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一二月、最低温出现在七八月,则可判定在南半球.
⑵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
热量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热带 >15 >25
亚热带 >0 >18
温带 <0(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18(温带海洋性除外)
寒带 <0 <10
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⑶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雨型 特征 可能气候类型
年雨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 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 降水集中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全年降水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极地气候
⑷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课件展示】:
对热带的四种类型、亚热带的二种类型、温带的三种类型、寒带的二种以及高山气候进行知识回顾,主要是掌握如何依据气温和降水分配特征,正确地判断这些基本的气候类型。
注意:在上述四步判断后,一般气候类型都可以判出。但也有两组没有明确。
第一组: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设计]:如何判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雨季长短 短(4—5个月) 长(6个月)
降水增减速度 陡增陡减 缓增缓减
降水总量 多(1500—2000mm左右) 少(750—1000mm左右)
分布地区 仅分布南亚东南亚 南北半球均有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最少月降水量 没有为零的月份 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
第二组: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设计]:如何判别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从降水总量来看,温带季风气候一般要比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更集中于夏季。
高山气候是一种特殊的气候,主要是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使各个高度上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特点。一般由于海拔高,山顶部分常年积雪,气候的垂直差异大。
3、步骤和方法演练
【课件展示】:
根据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判断该地气候类型。
月份 1 4 7 10 全年
气温(℃) 21 17 12 16 16.6
降水(mm) 12 47 85 29 506
判断:根据介绍的四步曲做题,参考《学习与评价》P.77
解题过程分析:
⑴气温最高月在一月,则该地在南半球。
⑵最冷月均温l2℃,则该地在亚热带。
⑶年降水量506mm,介于300mm-1000mm之间;降水季节分配属冬雨型,雨热不同季。
⑷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
【课堂总结】
影响 类型
因素 判断
拓展延伸:简单介绍另外三种判别方法。
一、根据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判断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条件,此外海陆位置、土壤条件、地形状况对植被的分布均有影响,但是植被与气候带的关系依然是最基本的。像各种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无一不是气候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根据某些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可以判断其生长地区的基本气候类型。
例如:热带雨林具有一些典型特点:木质藤本形状多样,长度惊人,一般均达数十米,而省藤 (Calamus)可达300米;茎花现象即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和结果;高大乔木板状根发育壮观,有时高达3-4米,据此可判断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乔木,他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如瓶子树 (Branchychiton australe)、猴面包树 (Eleis guinensis),据此可判断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一种植被类型,如刺叶栎(Quexcus)。由于冬季温和多雨,故乔灌木的叶子是常绿的,又由于夏季炎热干旱,故叶子又形成了旱生的适应类型,如叶坚硬、小,机械组织发育良好,常被茸毛等,据此可判断这种植被广泛分布的地区是地中海式气候。
二、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判断
一切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植物而生存,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物,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物,所以植物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分布。而气候又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再加上温度、光照条件,降水条件等气候要素本身就直接影响动物的分布,所以根据动物,特别是典型特有动物的分布可以间接指示该地的气候状况。
例如,在寒带、亚寒带冰原气候、苔原气候条件下,北极熊、貂、白熊等,有稠密的绒毛或很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冬季的严寒。
非洲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的热带荒漠动物区特有的单峰驼,能够忍耐干旱,长途奔走。特有的鸟中最大的鸵鸟,雄鸟可高达3米,体重可超过75kg,两翼退化不能飞,两脚却粗壮而善跑。
三、根据告知的地名,结合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判断
此法的前提是熟悉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例如意大利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可确定该地属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巩固新知】
1、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2-33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气温、降水随季节变化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和分布。注意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冬季气温低,降水多,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最冷月温度大于0°,判断这种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次,要熟悉这种气候的成因和分布
答案:(1)地中海气候;(2)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2、读图判断:
(1)①为 半球的 气候。
(2)②为 半球的 气候,气候特点是 。
(3)③为 气候,分布在 两侧,气候特点是 。
(4)④为 气候, 地区面积高广、最典型,气候特点为
60?
40?
30?
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太阳辐射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
下垫面
气候
大气环流
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
人类活动
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