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4-15 21:27:00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 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 ,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
生态学和系统学
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
操作过程?
最终目的?
阅读 科技探索之路 生态工程的兴起
思考:从以往的历史看,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否就是不可调和的呢?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不危害后代人发展能力,即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一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一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讨论:
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洪水泛滥?一些调查数据提供了答案的线索:长江两岸大约有4亿人口居住,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要大量的木材,导致对森林的过量采伐
(一)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灾。加上其他地区水灾,1998年全国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的土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人多地少的严峻局面,导致大量林地开垦成农田,结果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22%,减少到90年代的4.4%森林的砍伐导致长江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带入的土壤达24×108t,年复一年的泥沙淤积,使部分河床高出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其浑黄程度有时甚至可以和黄河相“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游有重大蓄洪作用的湖泊,也因为人为的围湖造田在迅速萎缩,
例如,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km2缩减到2145km2,江汉平原的湖泊也从10000多个减少到300个左右。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二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2.“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讨论:
(二)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均土地、水等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用占世界10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但由于受到西方“石油农业”模式的影响,加上人口压力以及缺乏生态环境意识,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仅以化肥用量为例,2000年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08hm2,平均化肥施用量是318.8kg/hm2,其中仅山东、河南和江苏三省的平均用量就达564.8kg/hm2, 占全国总用量的30%左右。过量 施用农药和化肥,会由于相当一部 分不能被作物充分利用,而通过各 种途径对土壤、水体和食物造成污染。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3、“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2.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主要是通过实行“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无废弃物农业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资料分析讨论: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
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为什么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
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2.从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吗?
资料分析讨论: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资料分析讨论:
水葫芦泛滥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以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讨论:
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特征的树种?
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几种西北地区特别适宜树种的介绍:
(1)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
(2)山杏,主要指西伯利亚杏, (3)刺槐,
(4)锦鸡儿(又称拧条), (5)杜梨
(6)沙枣 (7)合欢 (8)臭椿
西北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针对公共草地的过度放牧问题,应该实行草地承包,调动个人的管理积极性,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另外,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种植牧草,增加牧草产量。
4、整体性原理
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产 成本
消费效益
经济系统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的因素
自然系统
政策
管理
科学文化
社会系统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你能举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吗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珊瑚礁“白化”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2.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
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3.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4.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5.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
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7.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8.(多选)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   )
A.少消耗 B.多效益
C.可持续 D.多投资
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就是一例。
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