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新课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及都江堰的基本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通过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专题:
一、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战国七雄的名称、方位
春秋霸主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想一想
什么是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与春秋霸主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学习专题一:战国七雄
楚
秦
韩
魏
赵
燕
齐
燕
齐
赵
燕
齐
魏
赵
燕
齐
韩
魏
赵
燕
齐
楚
韩
魏
赵
燕
齐
燕
齐
魏
燕
齐
韩
魏
燕
齐
楚
韩
魏
燕
齐
秦
楚
韩
魏
燕
齐
赵
秦
楚
韩
魏
燕
齐
楚
晋
齐
秦
燕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列国形势图
秦
魏
赵
燕
齐
楚
韩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三家分晋
晋
田
田
田
秦
魏
赵
燕
齐
楚
韩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
同时并存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之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主要战役
齐
魏
赵
邯郸
大梁
围魏救赵
桂陵
庞涓
孙膑
秦
魏
赵
燕
齐
楚
韩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齐
魏
魏
马陵
桂陵
秦赵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反间计
公元前260年
比一比: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春秋的争霸
1、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
2、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战国的兼并
1、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
2、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军队数量:
称霸方式:
知识结构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动脑筋:
如何评价战国兼并战争?参考课本P34问题思考
1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铁农具
牛 耕
水利工程
大量荒地开垦
生产力
的提高
私田出现
地主
农民
封建剥削
关系产生
实行变法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变法背景
学习专题二、商鞅变法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变法的原因: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秦国不得不变法(军事)直接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经济)
1 背景
2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 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政治)
商鞅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
旧贵族
改革派
秦国变法舌战图
商鞅
秦孝公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军功
奖励耕织
建立县制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统一度量衡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土地私有制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
耕战
3.建立 县制
建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作用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讨论: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有什么启发?
动脑筋
商鞅变法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以利于大国崛起?
动脑筋
原因:
1、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
2、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
3、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
启示: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专题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时期:
2、地点:
3、修建者:
4、地位:
5、作用:
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水运
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公元前256年
岷江
秦国蜀郡郡守 李冰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鱼嘴
飞沙堰
飞沙堰
飞沙堰
宝瓶口
离堆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迁都洛阳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令
达标测评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D
A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4.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B
A
5.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A
6.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冰。修筑都江堰,既防洪又灌溉,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因为他们都运用科学方法治水有功,且品德高尚。
7.材料:“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这是谁的雕像?他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
把他和大禹相提并论?
历史园地:
穿越历史隧道,作为商鞅、李冰的你会干出一番事业,需要什么支持?请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