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7 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教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1.7 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教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4 17:33:43

文档简介

第五讲——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学校 班级 姓名 .
考点梳理(我都会!)
1.物质的分离
(1)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会变成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同时有水生成。无水硫酸铜遇水变 。
(3)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4)水的净化
①沉淀法 :1)自然沉淀法
2)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1)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2)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
二低: ,
三靠: ; ;
③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5)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混合物。
2.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有 、 、
(2)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是 、 、 。同时,保护水资源还要防止
二、随堂快练(我能行!)
1.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浓溶液 D.不饱和溶液
2. 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3.天热时,将半杯糖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杯底出现部分晶体。下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糖水一定是饱和的 B.降低温度可以从糖水中获取晶体
C.放入冰箱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
4. 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
C.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 D. 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
5.若要将一杯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能实现的方法是(  )
A.增加溶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倒出部分溶液
6.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无水晶体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解度
7.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8.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托盘天平 C. 蒸发皿 D. 漏斗
9.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10. 明明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下列对其做法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不时用筷子搅拌——加速溶解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保护环境
11.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
A. 取一定量粗盐 B. 溶解 C.过滤 D.蒸发
12. 小明在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他制得的蒸馏水颜色将是:(  )
A.无色 B.白色 C.紫红色 D.微带点红色
13.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4.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才停止加热
C.用精盐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试管、玻璃棒等
15.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 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 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 t2℃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16.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块硫酸铜晶体,保持温度不变,若忽略液体的蒸发,则一段时间后,加入的晶体质量
形状 (填“不变”或“改变”)
17. 图1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克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则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1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步骤B称为__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_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熄灭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 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熄灭酒精灯
(3)A、B、C三个图中都用到同一玻璃仪器,但它的作用却不相同,在图B中它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克?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______克,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_____.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有______.
①食盐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t℃时有200克某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若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析出8克晶体,继续蒸发20克水又有12克晶体析出 求:
(1)该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2)原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
第五讲——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学校 班级 姓名 .
考点梳理(我都会!)
1.物质的分离
(1)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 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 硝酸钾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会变成 白色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同时有水生成。无水硫酸铜遇水变 蓝色 。
(3)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4)水的净化
①沉淀法 :1)自然沉淀法
2)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1)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2)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 ;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 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漏斗口要紧靠烧杯壁 ; 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 ; 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③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5)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混合物。
2.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有 湖泊水 、 河流水 、 浅层地下水
(2)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是 水的再循环 、 减少水的使用 、 水的回收利用 。同时,保护水资源还要防止 水污染
二、随堂快练(我能行!)
1.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是( A )
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浓溶液 D.不饱和溶液
2. 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正确的是( D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3.天热时,将半杯糖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杯底出现部分晶体。下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正确的是( A )
A.未放入冰箱前糖水一定是饱和的 B.降低温度可以从糖水中获取晶体
C.放入冰箱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
4. 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C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
C.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 D. 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
5.若要将一杯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能实现的方法是( C )
A.增加溶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倒出部分溶液
6.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无水晶体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C )
A.溶液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解度
7.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8.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D )
A. 酒精灯 B. 托盘天平 C. 蒸发皿 D. 漏斗
9.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C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10. 明明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下列对其做法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C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不时用筷子搅拌——加速溶解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保护环境
11.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C )
A. 取一定量粗盐 B. 溶解 C.过滤 D.蒸发
12. 小明在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他制得的蒸馏水颜色将是:( A )
A.无色 B.白色 C.紫红色 D.微带点红色
13.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4.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才停止加热
C.用精盐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试管、玻璃棒等
15.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 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 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 t2℃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16.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块硫酸铜晶体,保持温度不变,若忽略液体的蒸发,则一段时间后,加入的晶体质量 改变 形状 不变 (填“不变”或“改变”)
17. 图1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克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则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_115__克.
1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 。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adcb??(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步骤B称为__过滤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B_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熄灭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 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熄灭酒精灯
(3)A、B、C三个图中都用到同一玻璃仪器,但它的作用却不相同,在图B中它的作用是什么?_引流__.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克?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_2.5_克,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食盐__.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有_①②__.
①食盐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t℃时有200克某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若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析出8克晶体,继续蒸发20克水又有12克晶体析出 求:
(1)该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2)原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
【解析】(1),由题意可知,第一次蒸发20克水时,已有晶体析出,说明此时溶液饱和。又蒸发20克水,析出12克晶体,说明20克水刚好和12可晶体配成饱和溶液,设溶解度为S,则 S/100=12/20 解得,S=60(克) (2),已经知道蒸发2O克水析出8克晶体后,原溶液已经变成(200-20-8)=172克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 A的质量=172*60/(100+60)+8 =72.5(克) 质量分数=72.5/200*100%=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