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质数和合数
1课时 质数和合数(1)
课题 质数和合数(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首先我让学生快速找出1~20各自然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这些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将它们分为两类:有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的。我给予 肯定并告诉学生在数学上“1”这个数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单独分为一类,有两个因数的归为一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质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因数个数的特点给“质数”下定义,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和它“本身”,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质数的意义,在理解了质数的意义后,合数的意义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2.在探究质数、合数判定方法的过程中,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后进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3.在教学找100以内各自然数的因数时,我注重探究,体现自主,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各自然数的因数,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4.培养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20以内自然数因数统计表100以内自然数表学具准备:20以内自然数因数统计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4分钟) 1.什么是因数? 2.了解自然数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 3.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来进一步探究自然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1)) 1.回顾因数的含义。 2.思考后汇报: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分类的依据是:看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2)12的因数有( );25的因数有( )。 (3)15的最小倍数是( ),最大因数是( )。 答案:(1)10(2)1,2,3,4,6,121,5,25 (3)1515 2.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2)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最小自然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 )。 答案:(1)0 1 2 0 4 (2)3 4 9 3.把下面各数写成几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1)10=( )+( ) (2)16=( )+( ) (3)21=( )+( )+ ( )+( ) 答案:(1)3 7(2)3 13(或5 11)(3)2 3 5 11
二、自主探究,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12分钟) 1.引导学生按顺序正确地找出1~20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2.引导学生按照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师生共同总结概念。 4.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1.找出1~20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2.根据自己找出的1~20各自然数的因数进行分类,完成教材中的表格,观察后说出分类的依据。 (1)只有一个因数的是:1 (2)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是:2、3、5、7、11、13、17、19 (3)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4、6、8、9、10、12、14、15、16、18、20 3.明确概念。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
三、动手实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12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例1。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2.总结: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质数的倍数(质数本身除外)都是合数。 3.出示100以内的质数,加强学生对100以内质数的认识。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全班交流并回答: 方法一首先排除1,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排除2,3,5,7的倍数(2,3,5,7除外)。这样剩下的数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方法二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2.汇报自己的想法,倾听老师的总结。 3.自己默读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8分钟) 1.完成教材第1题。 要求学生判断时要说明理由或举出反例。 2.完成教材第3题。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作出正确选择。 1.先分析题意,再根据题意作出正确判断,小组交流判断的理由。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课堂总结。(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板书
七、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中,逐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 质数和合数(2)
课题 数和合数(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强交流,探索规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目标 1.经历并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2.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学习难点 灵活地运用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7分钟) 1.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2.找出2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课件出示) (1)奇数有: (2)偶数有: (3)质数有: (4)合数有: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1.回顾学过的概念。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2)偶数有:0、2、4、6、8、10、12、14、16、18、20 (3)质数有:2、3、5、7、11、13、17、19(4)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在2,3,4,5…中,除了合数以外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一定是合数,并且所有的质数一定是奇数。( )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 ) 答案:(1)√(2)×(3)√(4)× 2.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在结果是奇数的算式下画横线,在结果是偶数的算式下面画波浪线) 328+736 836-655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答案:328+736 836-6551000-427-1441+2+3+4…+1923×16-11×7
二、自主探究,总结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18分钟) 1.课件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几个奇数、偶数然后加起来,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4.验证猜想 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1.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偶数+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3.小结: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题。 2.完成教材第6、7题。 1.同桌合作完成。 2.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读一读教材 “你知道吗?” 1.自由谈收获。 2.自由读一读开阔视野。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来引入新课,然后采用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的奇偶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练习题的设计也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