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苹果[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两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
【学情分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子,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12个苹果 4个碟子
学生: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下周学校要举行红歌比赛,学校给评委买了一些苹果,请同学数一数桌上放着多少个苹果?
2、我们要把这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该怎么分呢?
板书:分苹果
二、合作交流,主题探索: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每个盘子能分几个?你是怎么分的?
演示分法
2、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3、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4、引导学生再次分苹果,体会等分过程中会出现余数的可能及余数一定要比每份个数小的道理。
问题举例:
①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②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③如果有2个袋子,每袋装几个?
④如果有4个袋子,每袋要装几个,还剩几个?
三.实践操作,智能训练:
1、引导学生分松果
2、引导学生完成小兔背萝卜的问题。
四、拓展练习:
出示练一练第4题图,问:图中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排?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1、倾听 , 数数,集体汇报
2、思考
动手分小棒,讨论汇报
观看,了解
思考,汇报分法。
思考汇报.
再次动手分一分。体会等分过程中会出现余数的可能及余数一定要比份数小的道理。
5袋
3袋,还剩1个。
5个。
装2个,还剩2个。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理解题意,思考解答,交流汇报。
思考、解答汇报交流。
和老师一起总结
作业设计: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平均分”,把你观察到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