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6 快乐的动物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6 快乐的动物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4 22: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虎鹿镇堤莲湖完全小学 詹葵杨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70--72页上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从教材编写体系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春天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编排了“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等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 “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三)、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你能看图说出几个几?
2、引入新知。孩子们,接下去我们要和一群快乐的动物们交朋友,帮助它们解决它们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先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几个字。(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出示主题图片。
师: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动物,每种动物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数,然后填表。
生:有6只小鸭,1只孔雀。
生:有2只松鼠,3只猴子。
生:有12只小鸟,8只小鸡。
……
教师板书。
二、问题探究
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想比一比它们的只数,谁能帮它们比一比?(小鸭比小猴多3只,小猴比小鸭少3只)还可以怎样比?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倍,你能解答吗?
??我们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猴子、小鸭的只数,这样可以让大家更清楚看到小鸭是小猴的()倍。
出示图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多少倍。
小猴:○○○ 小鸭:○○○ ○○○
师:用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圈一圈,看看6里面有几个3?
板书:小猴 ○ ○ ○
????? 小鸭 ○ ○ ○ ○ ○ ○
学生动手圈。
生:6里面有2个3。
师:有谁知道6和3是什么关系?
师:猴子有3只,把小猴的只数看作1份,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份,我们发现6里面有2个 3。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说6是3的2倍,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用写“倍”字。
板书算式:6÷3=2。
学生齐读算式,再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
生: 6是小鸭的只数,3是小猴的只数,2是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生: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
3、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鸭子只数和小猴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先画一画,再圈一圈,然后算一算)
4、师:按照上面的方法,画出松鼠的只数,小鸡的只数,看看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多少倍?
学生独立画在作业纸上,小组交流。
生:有2只松鼠,8只小鸡,8里面有4个2,所以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教师板书:松鼠? ○ ○
????????? 小鸡? ○ ○ ○ ○ ○ ○ ○ ○
8÷2=4。
三、体验感悟
小鸭和小猴知道了它们的关系,小鸡和小松鼠也知道了它们的关系,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出示题目:???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师:请小朋友自己画一画,在组内交流,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
生:有6只鸭子,2只松鼠,鸭子数是松鼠的3倍。算式是:6÷2=3。
生:有3只猴子,1只孔雀,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算式是:3÷1=3。
教师板书。
师:除了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生:小鸟数是松鼠的几倍?
生:小鸟数是鸭子的几倍?
生: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
……
如果学生提到除不尽的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除不尽的两个数不成倍数关系。
四、实践应用
1、完成“练一练” 第1、2题。
师:看清图意,独立填写算式。
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师:说说你所填写的算式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生:算式是:8÷4=2。8里面有2个4,所以8是4的2倍。
生:6÷2=3。6里面有2个3。蜻蜓数是蝴蝶的3倍。
2、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4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用9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9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3、完成第5题。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晴天数是阴天的几倍?算式是:12÷6=2。
生:阴天数是雨天的几倍?算式是:6÷3=2。
五、拓展
要使第二行棋子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怎么办?请画一画!
六、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哪些物品之间有倍数关系。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初步认识
 小鸭□只 1、小鸭只数是小猴的( )倍。 画一画 ? 小猴□只 小猴 ○ ○ ○
? 小松鼠□只? 小鸭 ○ ○ ○ ○ ○ ○
想:6里面有( )个2
  ???? □○□=□?
孔雀□只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圈一圈
小鸟□只 松鼠? ○ ○ ?????????
小鸡□只 小鸡? ○ ○ ○ ○ ○ ○ ○ ○ 算一算
想:8里面有()个2
□○□=□ 

?教学反思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把它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课一开始,以快乐的动物引出6只小鸭和3只猴子,通过谈话切入主题“小鸭和猴子可以怎么比?”根据已有基础,学生自然地给它们比多少,那还有什么比法呢?正当老师准备出现“倍”的知识时,一生说出“小鸭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如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资源,以此打开突破口?教师果断地把主动权抛还给了学生,正是由于这一“放”,带来了一系列的精彩。一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小朋友听得有滋有味。借助直观的圆片对比帮助理解,把“倍”的知识与“几个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把“求几倍”的关系抽象到用除法计算……思维的层次不断提升,这些都源于学生间的相互倾听与交流,源于思维间的相互碰撞,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因为他们更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听得更明白。在这环节中,教师及时调整课堂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去研究,去探索,让课堂展现出一道道亮点的风景。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本堂课的教师时而充当“听众”,时而充当朋友,时而充当“长者”,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用“谁听明白了他的话”促使学生用心理解分析同伴的发言。用“老师也听明白了”给学生最有实效的评价……同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变化。新课标要求课堂给学生适当的放开,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个体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学规律,这些将永远是课堂教学进入用心投入的先决条件。
当然,本课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去改进。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冷静的去面对,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