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体积和体积单位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体积和体积单位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5 22:23:33

文档简介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1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提供了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注重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乌鸦从刚开始喝不到水到最后喝到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引导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找出1cm3,1dm3的正方体。通过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认识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比较、观察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学习难点 理解认识体积单位。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两个长方体纸盒学具准备:两个同样大的杯子石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口答:1m、1dm、1cm是什么计量单位?1m2、1dm2、1cm2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一起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体积要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 )、( )、( )。 (3)棱长是( )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棱长是( )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 ),体积是1cm3。答案:(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体积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m3 dm3 cm3 (3)1m 1dm 正方体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个操场的面积约130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1 。 小明身高约124 。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3 。 牙膏盒的体积约120 。 一根跳绳约长2 。 答案:m2 dm3 cm dm2 cm3 m
二、创设情境,揭示体积的概念。(8分钟) (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并说一说这只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瓶子中的水的?(课件播放)2.引导学生尝试解释道理。 3.指导学生操作教材第27页的实验,思考: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4.观察教室里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教师的手机,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最大?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最小?为什么? 5.揭示体积的概念。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的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中,瓶子中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2.通过观看课件演示,明确:因为石子占了水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所以乌鸦才能喝到水。 3.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后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一部分空间,所以就装不下第一个杯子里的水了。 4.先观察比较,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电视机所占的空间最大,影碟机所占的空间第二大,手机所占的空间最小,因为它们的大小差距比较明显,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5.体会体积的概念。
三、引出并认识体积单位。(20分钟) 1.出示两个纸盒。 问题:猜一猜哪个纸盒的体积大。2.演示:用PPT课件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并说出理由。 3.讨论: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板书:体积单位) 4.自学教材第28页内容。 自学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指导学生从学具中找到1cm3和1dm3的正方体模型。 (3)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1dm3、1m3。 1.先观察两个纸盒,然后猜一猜这两个纸盒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全班交流答案。 2.通过演示,发现用数一数的方法能直观地比较出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因为左边的立体图形是由9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而右边的立体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立体图形比右边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大。 3.小组交流明确: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4.(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拿出实物模型,体会它们的体积。 (3)举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计算机键盘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cm3,1个粉笔盒的体积近似于1dm3…… 3.一杯水中有一块石头,将石头取出,水面会( )。 A.上升B.下降 C.不变 答案:B.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7分钟)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区分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 1.全班交流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独立思考解答,全班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课堂总结。(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畅谈学习收获。
六、教学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七、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课件演示及亲自实验来验证“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第一杯水无法全部倒入”这一结论,继而让学生对电视机、影碟机、手机三种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接下来的环节,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和想象,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亲身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精神。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贴近生活教数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到“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时,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为学生创设亲自探究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比较,从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以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并掌握底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学习重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具准备:若干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3分钟) 1.复习。 (1)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计量物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方法? 2.引入新课。 那么怎样计量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应用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1.回顾旧知,集体交流。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一个文具盒的体积约280( )。 A.cm B.cm2 C.cm3(2)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 )dm3。 A.2 B.25 C.1000(3)用一团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体,( )不变。A.长度 B.表面积C.体积 答案:(1)C(2)C(3)C2.填一填。 (1)长方体的体积=( ),一般用字母表示为( )。(2)正方体的体积=( ),一般用字母表示为(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5cm,它的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纸盒,长6dm,宽5dm,高7cm,它的体积是( )dm3。 答案:(1)长×宽×高V=abh (2)棱长×棱长×棱长V=a3 (3)125cm3 (4)213.有一个长60cm,宽50cm的长方体水缸,李阿姨把买的西瓜完全浸在水里,水面上升了3cm,这个西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答案:60×50×3=9000(cm3) 9000cm3=9dm3 答:这个西瓜的体积是9dm3。
二、自主探究,推导体积的计算公式。(10分钟) 1.组织小组合作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各种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填写教材第29页表格。 2.汇报表中数据。 3.发现并总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讨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体积怎么求? 4.PPT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总结字母公式。 师板书:V=abh 5.请大家想一想,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说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师:我们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它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小结: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6.教师小结。 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好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填写在表格里。 2.交流自己的摆法,记录所摆图形的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及它们的体积。 3.先观察自己所摆的长方体,然后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可能答出: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先明确字母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学生口答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组内讨论,交流。 汇报: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6.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例1。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2.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应注意的问题。 1.(1)读题,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 (2)独立解答,书写时注意格式。 2.集体订正后,倾听教师小结。
四、认识底面积,统一体积公式。(10分钟)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指一指什么是它们的底面。 2.出示粉笔盒、纸巾盒等物体,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底面。 3.讨论:什么是底面积? 4.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表示?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体积计算公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6.组织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字母公式。 1.同桌探讨,交流引出: “底面”一般指长方体、正方体下面的面。 2.观察后,指一指底面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明确底面积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4.交流后回答: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5.通过观察这两个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发现:因为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6.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字母的表示形式:V=Sh。
五、巩固练习,运用公式解决问题。(5分钟) 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1、2题。 认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六、课堂总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总结,谈自己的体会。
七、教学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接着出示例1让学生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在学生会应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推理从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的公式,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合作体验推理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 2.根据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推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掌握计算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3分钟) 1.复习 计算下图的体积 2.导入新课 想一想:长方体的长×宽求的哪个面?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还可以怎样算?(板书课题) 1.回顾旧知,巩固计算公式。 2.从旧知过滤到新知,明确本节课时学习内容。 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dm2,高5dm,它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24×5=120(dm3) 2.一块正方体石块的边长是2dm,如果1dm3的石块重2.5kg,这块石块重多少千克? 答案:2×2×2×2.5=20(kg)
二、自主探究推到出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20分钟)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让学生指一指什么是它们的底面。 2.说出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如粉笔盒、纸巾盒等),指出它们的底面。 3.讨论:什么是底面积? 4.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怎样计算?正方体的底面积该怎样计算? 5.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你发现了什么? 6.让学生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 7.怎样用字母表示? 1.同学探讨交流得出:“底面”一般指长方体、正方体下面的面。 2.观察后,指一指底面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明确底面积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4.交流后回答。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边长×边长6.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积×高 7.用字母表示:V=Sh。 3.一根长方体钢材,长5m,横截面是边长为8cm的正方形,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5m=500cm 82×500=3200(cm3) 4.有一根长15dm的长方体木料,把它平均锯成3段(如图)表面积增加了100dm2,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00÷4=25(dm2) 25×15=375(dm3)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第2题。 2.一根长方体方木长4m,横截面是边长为5cm的正方形,这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 3.完成教材第33页第8~11题。 认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部分题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运用公式计算时你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1.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导,从而导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充分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充分体验积极探讨,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