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 情感目标:
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
师:有没有同时买过几样东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商场走一走?怎么样?
二、问题情境
1.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师: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2.小组讨论。
3.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2元加4元等于6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
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
(2)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9元
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写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讨论。
(1)五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①这三种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要对齐。
4.检验与应用。
师:孩子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3)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四、尝试练习。
第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用竖式计算,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第2题:此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说出算法。
第3题:
(1)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上的数学信息。
(2)每位同学做一个就餐计划,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谈话入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趣味性高。学生非常愉悦、轻松地进入课堂。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