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
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
讨论交流:
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1)课件出示句子。看看下面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
①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②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件出示片段。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其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明确:爸爸所说的话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从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从第二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那种“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的忠诚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从第三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这些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交流、总结方法。
小结:一般说来,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反复出现的句子,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自由朗读。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正确读写:“璀璨”声母相同,读“cuǐ càn”,偏旁也相同,都是王字旁。“沃”读“wò”,不要读成“wù”,写时右边是“夭”,不要写成“天”。“袅”读“niǎo”,不要读成“liǎo”;是上下结构。
2.利用工具书查出难理解的词语,识记积累。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高楼林立] 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肥沃] (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炊烟袅袅] 指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依山傍水] 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
[鸡犬相闻]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 指人烟稠密。
3.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词语的特点,分类交流。
(1)第一组是写城市生活的词语。其中“繁华”是对城市生活总的描写;“璀璨”是形容光彩的,后三个词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是具体写城市建筑、交通状况的。
(2)第二组是写乡村生活的词语。其中“肥沃”是写土地的,“静谧”是写乡村的环境氛围的,“炊烟袅袅” 和 “鸡犬相闻”是写乡村的生活场景的,“依山傍水”是写房屋或乡村的地理位置的。
当然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还可以例举一些。可以交流,摘抄。
4.词语运用,连词成篇。
过渡:你能选其中的一组写一段话,描写乡村或城市生活的情形吗?
例文展示:重庆繁华的街市很有特点。市中心高楼林立,每到傍晚,大街小巷的灯都亮了起来,放出璀璨夺目的光,闪闪烁烁,令人眼花缭乱。这时街道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骑车的,步行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车水马龙的。这时你要是急着赶路可不是时候。最有特色的是路边的小吃店也开始营业了,“铁板鱿鱼”前人群络驿不绝,“章鱼小丸子”前人头攒动,“山东煎饼”前人山人海。整条街道弥漫着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5.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读、积累了体现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两类词语。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体现不同情景的句子和画面。
(1)读下面句子,交流体会。
①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体会:这是《乡下人家》文中的一段话。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当成了人来写,并且还被说成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很自然地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图。真是美好!
②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体会:“海鸥”“沙滩”“浪花”是海边特有的风景,“飞翔的”“金色的”“泛着泡沫的”这些词语抓住了这些景物的特征,使它们共同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的一部分。
(2)仔细观看下面三幅图画,仿照前面的两段话,写一写。
①老师稍加讲解和提示,引导学生观图练笔。
根据三幅图中的景物,先分别拟三个小标题:草原群牧图、山泉奔流图、清静校园图。
写作时要注意:a.仔细观察图中景物,尽量不要遗漏;b.抓住各景物的特征,符合图画的特色;c.写景要有序,条理要清楚。
②学生看图,讨论交流,然后选择其中一幅练习。
③小组评议,推荐写得较好的朗读展示。
示例:
草原群牧图: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下面是宽阔碧绿的草原。一群羊在安详地吃着草,它们被养得肥肥胖胖的。几匹马也跑来了,它们也被这里绿油油的草吸引了。远处还有几头牛呢,在远山的衬托下,显得很是渺小,像是绿色大毯点缀的黑牡丹。
山泉奔流图:一股清亮的山泉从山涧奔涌而出,滋润着两岸的生物。两岸的树木茂密成荫,欣欣向荣。小鸟们在这里自由地觅食,愉快地飞翔,它们发出“啾啾”的叫声,随着山泉的“哗哗”声一直传得很远,很远。
清静校园图:此时,学校已经放学了。大多数同学已经回家了,教学楼里显得特别安静,旁边小食堂的门已关上了。只在近处的操场上还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也许他们住得离校近并不急于回家。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溜滑板车,显得轻松愉快。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有词语的读写,有句子的品析,还有看图写话。这些既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对本单元的拓展,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学到更新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会去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积极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争相展示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交流心得,尤其是在看图写话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练习、展示,做得很好。老师以你们为荣。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摘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细细品味。
(2)课外再阅读一些描写不同地域景物的文章。
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鼓励学生运用朗读、看插图、查找资料、比较的方法品读词。
一、日积月累
1.导入“日积月累”课题。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习的《古诗词三首》吗?其中第三首就是一首词。我们对词的常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它可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哟。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音准确: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采用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词的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
(1)词语解释:
[卜算子] 词牌名。
[咏梅] 词的标题。“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有赞美之意。
[丛中笑] 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 还。
[俏] 俊俏。
[待] 等待。
[烂漫] 颜色鲜明而美丽。
(2)词的大意: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4.教师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下这首词。
5.教师适当讲解,引导学生品读词句。
(1)词赏析。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前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首句说“春归”,次句说“春到”,风雨中春天离开了,时间是何其短暂。“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开放的难能可贵。“犹有花枝俏”显得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丽呢!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俏也不争春”,承“俏”字写起,“也”字不可忽视。梅花俏丽开放却并不想争占春光,她只是想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但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
总的看来,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质,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2)《卜算子·咏梅》中,梅花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笔下的梅花,特点极为鲜明——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泥于梅花本身,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既表现了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面对春天的来临,梅花在花丛中悄悄凋谢,笑逐颜开,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作者正是通过梅花的形象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以及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6.拓展、比较阅读。
过渡:南宋诗人陆游也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我们来查找相应的资料,比较一下两首词的异同。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相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2)不同之处:其一,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二,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7.课后作业。
(1)朗读、背诵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2)课外搜集一些描写梅花的诗词,读一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梅花的诗词和课文中的词一并摘抄在摘抄本上。二、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日积月累”这个板块,运用朗读、看插图、查找资料、比较的方法学习了《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得少,同学们交流得多,相信经过自己交流得来的知识一定印象更深刻。现在我们算是完成了第一单元课程的学习,大家课后还要多积累、多思考,把这个单元的重点知识都牢牢掌握。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本单元“语文园地”形式多样,知识点丰富,和学生一起学习完后,现总结反思有几点:一是对之前的课文教学的重点有过回顾,也就是起到了巩固的作用。通过对词语的品读和句、画的赏写,学生们对单元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二是继续鼓励学生积极积累摘抄。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培养了这一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三是对诗词的积累品读、拓展,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文化的深厚、优美,进而产生喜爱的情感。传授知识,让美去熏陶学生,应始终是一个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