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
(2)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代谢废物的排出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排泄的途径;
②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排泄的途径。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图(学生对这张图的理解已经很熟悉了)。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从血液循环的过程中了解到组织细胞从血液中获取氧和营养物质的同时其自身又经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等废物,从这里入手,提出问题:人体在代谢中都产生了哪些废物呢?随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二)授课
1 尿液成分
过渡:
以问题形式:人体每天都要排出哪些废物?由于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比如排尿、排便和排汗等,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尿液知识的讲解。
在许多的废物中尿液最为常见,尿液是人体肾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液体(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肾脏的知识,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用多媒体幻灯向学生展示一下肾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随后根据问题:尿液中含有什么物质,过渡到尿液成分的测定(整个实验过程是借助多媒体展示的)
(1)观察烧杯中的尿液:尿液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正常人尿液是淡黄色,清晰透明的液体,并且根据常识得知尿液有异味散出。接着引导学生做进一步观察看看这两个烧杯中的尿液颜色是否完全一样?并给出理由。经过师生交流讨论,得出:当人们饮水较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会相应增加,此时尿液会呈很浅的黄色;当饮水较少或出汗很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也会相应减少,此时尿液会呈深黄色。
另外,联系实际生活介绍尿色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上医生可以根据尿液颜色的变化推断出人体中的代谢异常或患某种疾病,比如:黄褐色尿、乳白色尿和血尿等,所以尿色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2)吸取一滴尿液放在载玻片上,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烤,直到尿液被烘干。观察载玻片上有无残留物,什么颜色,属于什么物质?
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教材得知:载玻片上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是尿液中的无机盐。
小结:
尿液中的成分:水(液体);尿素(含氮废物);无机盐。
小资料:肾结石
简要介绍肾结石产生的原因,即尿素来自蛋白质分子的分解,难溶于水,形成小的结晶随尿排出。如结晶很大,就成了肾结石或膀胱结石。
过渡:除了尿液中的废物,人体还产生了哪些废物?(提示:呼吸作用)
2 代谢废物
对上述问题做出提示:呼吸作用,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人体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另外强调一下尿素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这些物质都是代谢废物。结合刚才讲述的内容总结出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含氮废物。
过渡:这些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排出体外。提出问题:(1)什么是排泄?
(2)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排出的?
学生阅读教材59页两个自然段,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3 排出途径(详细介绍)
主要有三条途径(1)排尿: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
(2)排汗:通过皮肤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
(3)呼气: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这三种都是最终代谢产物的排出,称为排泄。
另外,还有一种途径称为是排遗,主要排出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例如:排便。虽然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上没有明确指出,但是为了做题方便,有必要补充一下,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标注。
为了更形象的表达三种不同的排泄途径,在此处穿插一个视频,便于学生理解。
过渡:为什么要及时排出废物呢?(代谢废物就像我们周围的垃圾一样,假如不及时清运人体就无法正常生活。)
4 排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59页第三自然段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
小资料:尿毒症(原因:含氮代谢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在体内积存)通过该资料的介绍进一步体现出排泄的重要意义。
(三) 课堂小结
四、教学检测
3个小题,分别考查的是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和排泄意义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排泄途径
排泄意义
初中部 吴月琳
2009-4-28
课件15张PPT。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组织细胞氧、 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肺泡氧二氧化碳 第一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在许多的废物中尿液最为常见,尿液是人体肾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液体
尿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为什么尿液必须排出体外?实验:尿液成分的测定1.观察烧杯中的尿液:尿液是什么颜色的?正常人尿液是淡黄色,清晰透明的液体,有异味[临床意义]
当人体代谢异常或患某种疾病时,尿液的颜色会出现特殊改变。因此,尿色变化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上一般将异常尿液按颜色不同分成黄褐色、红色、乳白色 乳白色尿:如同牛奶一样呈乳白色,称为乳糜尿。多淋巴管阻塞而引起。常见于丝虫病,也可由于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引起的肾周围淋巴循环障碍造成肾盂或输尿管破裂时,淋巴管阻塞而使乳糜液进入尿液。 浓茶样或酱油色尿:多为血红蛋白尿,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类,砷、氯仿等中毒。 2.吸取一滴尿液放在载玻片上,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烤,直到尿液被烘干。3.载玻片上有无残余物?什么颜色?看到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就是尿液中的无机盐小资料:肾结石
人尿中96%是水,在另外的4%中,有2.5%是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还有少量尿酸以及肌酸酐等;有1.5%是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钠,也有少量钾、氨等。尿素来自蛋白质分子的分解,难溶于水,形成小的结晶随尿排出。如结晶很大,就成了肾结石或膀胱结石。
想一想:
除了尿液中的废物,人体还产生了哪些废物?二氧化碳
水一 代谢废物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排出体外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废物的排出主要有三种途径二 排出途径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皮肤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1.排尿2.排汗3.呼气(一)排泄(二)排遗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例:排便三 排泄的意义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盐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课堂小结一 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含氮废物二 排出途径排泄排遗肾(尿液)肺(呼气)皮肤(汗液)大肠、肛门(粪便)尿素、无机盐和绝大部分水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某些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尿素、少量无机盐和一部分水三 排泄意义: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盐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课堂练习:1排泄是将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____、
__、__和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的途径:一部分__和少量的__、__以__的形式由皮肤排出;___和少量的_以__的形式通过 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__、__、__等则以__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3排泄的重要意义在于排出___; 调节__和__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
__,保证细胞的正常___。
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水无机盐尿素汗液二氧化碳水气体水无机盐尿素代谢废物水无机盐稳定生命活动尿液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尿毒症时含氮代谢产物和其他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乃在体内积存,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 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主要体现为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早期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进入晚期尿毒症阶段后,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过去认为尿毒症是不治之症,自本世纪90年代之后开展了透析方法及肾移植手术,使尿毒症病人的寿命的以明显延长。 尿毒症女孩挣扎13年 体重只剩55斤 13岁男孩患尿毒症 ,母亲欲乞讨给病儿移肾小资料:尿毒症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
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是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是整个章节中的基础知识,为下节课尿的形成与排出以及皮肤与汗液分泌做好了铺垫。
2.作用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这一节内容在上一章讲到的营养物质及氧气在体内的运输与代谢废物的排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的教学活动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代谢废物,它们的排出途径如何;代谢废物的排出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
(1)排泄的途径;
(2)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排泄的途径。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二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能将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现代先进的学习方式相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了前面三章关于“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能量供应”的知识后,学生对“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部分知识就能够理解,特别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这部分知识后,很容易导出关于“代谢废物”的相关知识。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人体代谢的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关于代谢废物中的成分以及对人体自身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实际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
(2)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代谢废物的排出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采取下列措施: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2)通过观察了解尿液的成分,同时了解人体要排出的废物成分;
(3)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归纳排出废物的途径;
(4)讨论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演示实验,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教学生动具体。
四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采用发现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学生探索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领悟和发现,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包含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探索和发现,以及师生的共同讨论三要素。在处理教材时,首先注意以系统完整的观点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铺设梯度,以旧带新,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引出新知识(如排泄的概念、途径),使新知识自然而然被学生接受。对于重点知识采用分步突破,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代谢废物,同时了解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以及该活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图(学生对这张图的理解已经很熟悉了)。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从血液循环的过程中了解到组织细胞从血液中获取氧和营养物质的同时其自身又经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等废物,从这里入手,提出问题:人体在代谢中都产生了哪些废物呢?随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二)授课
1 尿液成分
过渡:
以问题形式:人体每天都要排出哪些废物?由于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比如排尿、排便和排汗等,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尿液知识的讲解。
在许多的废物中尿液最为常见,尿液是人体肾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液体(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肾脏的知识,所以在这里有必要用多媒体幻灯向学生展示一下肾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随后根据问题:尿液中含有什么物质,过渡到尿液成分的测定(整个实验过程是借助多媒体展示的)
(1)观察烧杯中的尿液:尿液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正常人尿液是淡黄色,清晰透明的液体,并且根据常识得知尿液有异味散出。接着引导学生做进一步观察看看这两个烧杯中的尿液颜色是否完全一样?并给出理由。经过师生交流讨论,得出:当人们饮水较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会相应增加,此时尿液会呈很浅的黄色;当饮水较少或出汗很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也会相应减少,此时尿液会呈深黄色。
另外,联系实际生活介绍尿色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上医生可以根据尿液颜色的变化推断出人体中的代谢异常或患某种疾病,比如:黄褐色尿、乳白色尿和血尿等,所以尿色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2)吸取一滴尿液放在载玻片上,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烤,直到尿液被烘干。观察载玻片上有无残留物,什么颜色,属于什么物质?
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教材得知:载玻片上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是尿液中的无机盐。
小结:
尿液中的成分:水(液体);尿素(含氮废物);无机盐。
小资料:肾结石
简要介绍肾结石产生的原因,即尿素来自蛋白质分子的分解,难溶于水,形成小的结晶随尿排出。如结晶很大,就成了肾结石或膀胱结石。
过渡:除了尿液中的废物,人体还产生了哪些废物?(提示:呼吸作用)
2 代谢废物
对上述问题做出提示:呼吸作用,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人体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另外强调一下尿素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这些物质都是代谢废物。结合刚才讲述的内容总结出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含氮废物。
过渡:这些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排出体外。提出问题:(1)什么是排泄?
(2)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排出的?
学生阅读教材59页两个自然段,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3 排出途径(详细介绍)
主要有三条途径(1)排尿: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
(2)排汗:通过皮肤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
(3)呼气: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这三种都是最终代谢产物的排出,称为排泄。
另外,还有一种途径称为是排遗,主要排出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例如:排便。虽然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上没有明确指出,但是为了做题方便,有必要补充一下,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标注。
为了更形象的表达三种不同的排泄途径,在此处穿插一个视频,便于学生理解。
过渡:为什么要及时排出废物呢?(代谢废物就像我们周围的垃圾一样,假如不及时清运人体就无法正常生活。)
4 排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59页第三自然段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
小资料:尿毒症(原因:含氮代谢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在体内积存)通过该资料的介绍进一步体现出排泄的重要意义。
(三) 课堂小结
六 教学检测
3个小题,分别考查的是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和排泄意义
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排泄途径
排泄意义
初中部 吴月琳
200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