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单元测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5-02 14:08: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1、 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在下列分类的等级中,哪个等级的植物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更多( )
A、属 B、科 C、纲 D、目
2、下列植物演化的先后次序是①藻类、②苔藓类、③裸子植物、④被子植物、⑤ 蕨类植物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①⑤④③
3、某人采集一植物。已知该植物有以下特征①子叶一枚、②叶脉平行、③花瓣为3的倍数,则可确定该植物不属于( )
A、单子叶植物  B、 种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双子叶植物
4、学生观察蚕豆、小麦和大豆三种植物,找出哪两种植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较多( )
A、蚕豆和小麦  B、 小麦和大豆  C、 蚕豆和大豆  D、没有共同特征
5、小英在上生物分类课程时,将蜗牛、蛤、海胆分为一类;将乌贼、海葵、水母分为一类,其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
A、有无骨  B.有无触角子 C、有无坚硬的外壳 D.卵生或胎生
6、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墨鱼 C、鲍鱼 D、鲨鱼
7、下列有关“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为生物分类学上的最小单位  B、同属必同种
C、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互相交配并产生后代,而该后代也都具有生殖能力
D、不同种之个体可用人工方法达到交配之目的,但产生之后代并无生殖能力 
8、我国哪一类生物的种类在世界上的占有的百分比最高(   )
  A、鱼类 B、子植物 C、鸟类 D、裸子植物
9、海带是褐色的,紫菜是紫红色的,水绵是绿色的,但是,它们的细胞内部都含有(   )
A、叶绿素 B、褐色素 C、紫红色素 D、绿色素
10、以下各项中不是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态系统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以后,不可以再生。
B、生物的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物种,可以不保护下来。
D、生物的入侵会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
12、生物的多样性实质是指(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
13、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特征是( )
①有花、果实和种子   ②种子裸露
③种子不裸露  ④有果皮  ⑤无果皮。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 D、②⑤
14、非法捕获野生动物或滥杀濒危动物的行为是( )
  A、偷猎 B、圈养 C、污染 D、毁坏栖息地
15、下列对藻类植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大都是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
B、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C、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藻类植物有的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16、根据科学预测,20世纪末,地球上的各种大型生物大大减少,造成生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天敌太多 C。病毒产生 D。人类破坏
17、蕨类植物适于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地上茎      B、受精作用需要水
C、孢子要在阴湿处萌发   D、有根、茎、叶的分化
18、没有茎叶分化,植物体只有扁平叶状体的苔藓植物的是( ) 
 A、葫芦藓 B、地钱 C墙藓 D、潢江红
19、昆虫与人类关系很密切,既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也有许多对人类有害的昆虫,下列各项中,对人类有益的一组昆虫是( )
A、螟虫、蚜虫、蝗虫、天牛
B、苍蝇、蚊子、螟虫、家蚕
C、家蚕、蜜蜂、蜻蜓、七星瓢虫
D、蝗虫、蝴蝶、金龟子、蜜蜂
20、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生活在陆地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
 A、蛇的鳞            B、鸟类的龙骨突
C、蝗虫的外骨胳         D、蜥蜴的细鳞
21、下列哪个特点与鸟类适于飞翔无关的是( ) 
A、卵生,体内受精   B、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C、 前肢变为翼     D、身体呈流线型
22、下列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冠状病毒 D、草履虫
23、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作为分类重要依据的器官是(  ) 
A、根 、茎、叶       B、茎、叶、花
C、叶、花、果实      D、花、果实、种子
24、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C、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
D、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25、下列属于细菌的是(    )
 A、酵母菌 B、HIV C、青霉 D、链球菌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双名法是_____著名的植物学家_____提出的,他撰写的《自然系统》是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27、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的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___、纲、目、____、属、____七个等级,其中,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等级越大共同特征越_____。
28、衣藻是生活在池水中的_______绿藻,每一个细胞中的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石莼是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__________绿藻.藻类植物是水环境中的主要植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效率的90%,不仅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______ 和______,而且是大气中_______的重要来源。
29、_______植物的叶很薄,大多对_______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0、生活要距今2亿多年前的高大木本蕨类植物,由于自然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的遗体随地表运动,被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变成了_______。
31、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是_______植物,所有的这种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体内有_______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二是能产生_______并用_______繁殖。这种植物可分为______植物和_______植物。
32、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命名记录的动物大约有____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______动物;另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______动物。
33、__________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____动物。
34、所有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_______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_______的内核。
35、右图是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绝大多数细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⑵ 该图的细菌由______细胞组成,呈______状。
⑶ 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细菌没有_________结构;所以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将序号填入下表内:
(1)海马、(2)鲸、(3)娃娃鱼、( 4)蛇、( 5)蝙蝠、(6)墨鱼、(7)蜻蜓、(8)珊瑚虫、(9)企鹅、(10 )丹顶鹤、(11 )鸵鸟、(12)白鳍豚、(13)鸭嘴兽、(14)蜥蜴、(15)扬子鳄、(16 ) 海葵、( 17 )金鱼、(18)蝗虫、(19)蜗牛(20)蟾蜍。  
A B C D E F G H
腔 肠动 物 软体动 物 节肢动 物 鱼类 两栖动 物 爬行动 物 鸟类 哺 乳动 物
37、请将下列10种植物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植物类别的表格里。
  ①衣藻、②紫菜、③地钱、④桫椤、⑤巢蕨、⑥汕松、⑦桧柏、⑧棉、⑨玉米、⑩白菜
A B C D E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ABDCC 6-10 DBDAC 11-15 CACAD 16-20 DBBCB 21-25 ACDBD
二、非选择题:26、瑞典、林奈27、门、科、种、种、少 28、单细胞 、
多细胞、氧气、食物、氧 29、苔藓、二氧化硫 30、煤 31、种子、维管、种子、种子,裸子、被子 32、150多万、无脊椎、脊椎 33、原生动物、单细胞 34、蛋白质、遗传物质 35、[ 2]细胞壁、[ 3]DNA 、[ 4]细胞质、[ 5]细胞膜(序号和名称全对得1分,否则不给分)、(2)1 个、杆、(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叶绿体 异养(或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36、A——⑻⒃ B——⑹⒆ C——⑺⒅ D——⑴⒄ E——⑶⒇
F——⑷⒁⒂ G——⑼⑽⑾ H——⑵⑸⑿⒀
37、A——②③ B——① C——⑤⑥ D——④⑨ E——⑦⑧⑩
(其中36和37是每格答全对1分,否则不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