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要求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景物的特点。课本上给出了两篇习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题),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写游记类文章。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总结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景物特点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教材中已经给出了本次习作的一些要求和方法提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然后拓展学生的选材范围,争取让他们的作文更出彩。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2.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3.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4.能参考他人的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运用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
2.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奖品。
学生:1.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自行回答文后的问题。
2.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补充题目并思考。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是作者写旅途中看到的日出景观,一篇是作者参观景点的记录,它们都是游记类的文章。再加上前面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活动,同学们对游记类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懂得了一些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二、拓展思路,精选素材
1.回顾教材要求,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及对话框,明确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不一定非要是著名的景点,只要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都可入笔。比如自己家附近的公园、郊外的果园、自己参观过的某处建筑,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2.补充题目,确定写作主题。
三、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过渡:这次作文写什么,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可是怎么把游览的这个地方介绍清楚,突出它的特点,并且能打动人呢?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了。不如我们先去看看作家们是怎们写的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两篇习作例文,结合旁批,分组讨论。
思考:(1)找出《颐和园》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2)说说《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过渡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逐步深入天山的顺序写天山美景的,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等语句可以看出。
3.再读例文,教师指导并归纳写作技巧。
过渡: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各自记叙了自己游览某处景点的经历,写得都非常精彩。那么,他们是怎么把文章写得让人觉得生动又真实的呢?请大家再读一读,品一品,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其中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七月的天山》一文运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光的喜爱之情。
(2)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明确:《颐和园》一文采用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不同特点描写的方法,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景物,层次分明,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七月的天山》一文运用移步换景法描绘了天山的景物,先写“进入天山”,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而后是“再往里走”,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最后是“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天山深处的景象。
在记叙游览的某处景物时,一要采用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二要重点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三要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此外,还要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表达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四、确定顺序,完成初稿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这次习作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材料有了,方法有了,还等什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叙写你们记忆里那次印象深刻的游览经历吧!
1.学生互相交流,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提示: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景物。讨论作文中应该重点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略写或不写,重点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文章的结构应该怎样安排……重点交流怎样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这是本次习作的核心内容。
2.根据讨论结果,列出写作提纲或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练习草稿。根据交流的内容和写作提纲(或游览路线图),把游览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作文。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完成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叙述的顺序有没有条理;(2)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3)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紧密;(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点,哪些地方可以简写或删去。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记叙顺序清晰鲜明;(2)景物特点突出,引人入胜;(3)描写生动,情感真挚;(4)开头、结尾夺人眼球。
总评:张家界的景点众多,作者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写作的内容。其次抓住景点的特征,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张家界的景观,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小作者游得高兴,其习作也是让人看了欣喜,忍不住为他点赞。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教学有这样的表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于前面进行了课文学习和其他相关语文活动,学生对游记类的文章的写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就是学生们多多少少都去过一些地方,这类文章有话可说。所以本次习作指导课,我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人读后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了这次习作课,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争取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