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区位条件。
2、读图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物产及分布。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区位优势。
2、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物产类型
3、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等
教具准备
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图片
谈话导入:“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历代公认的富庶安居之地。在经济腾飞的新时代,勤劳智慧的长江儿女又谱写出怎样的华丽篇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谈自己心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表达自己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向往。
承转过渡
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探究一:区位条件优越
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等,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的优越性
学生读7-2-1“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完成P45页【读图】的两个问题,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找出巫山、淮河、东南丘陵、汉江、湘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2、找出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
3、从地形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
点拨归纳
(强调长江水系的特征以及对地形的影响。)平原沿江分布,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4、从航运和资源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
点拨归纳
(强调长江在区域发展条件方面的作用)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5、从江河湖海联运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
点拨归纳
(强调长江在区域联系方面的作用,贯通东西,江河湖海连为一体,使得该地区拥有濒海、沿江的双重优势)东临太平洋,长江贯通全境,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承转过渡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优越。这里物产丰富,生活富足,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本区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在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的内容来寻找答案吧?
探究二:鱼米之乡
1、主要物产
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图,了解其主要物产分布。
2、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本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发展方向。
学生自学课本45-46页图文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2)不同农作物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点拨归纳
强调:本区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柑橘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学生读7-2-2图,完成课本46页活动,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方面分析优势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学生自学课本46页的阅读,了解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结合资料,思考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发展方向。
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人口数量增加、工矿企业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农业用地减少。 农业发展方向:限制滥用耕地、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出口创汇、向高产、高效、高附加值转化。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有选择的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1、地形、河湖
2、航运、水资源、渔业资源
3、江河湖海连为一体,濒海
二、鱼米之乡
1、种植业发展条件和主要物产
2、渔业发展条件
3、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堂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