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干旱是其显著的特征。由于本区跨经度广阔,东西延伸超过3000千米,加之山脉阻挡,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自然景观、畜牧业发展差异明显。针对西北地区这一突出特点,教材设置三个板块:“干旱的自然环境”、“草原与牧场”、 “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三者按照区域环境特点——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逻辑关系设计教学思路,并注重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机渗透。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北地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一些知识储备来学习本节课内容应该较于容易。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比较容易实现,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识记主要的地理事物,理解干旱形成的原因。
2.运用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景观图,分析比较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3.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结合图表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以及治理的有效举措。
教学重点
1.运用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景观图,分析比较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2.结合图表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以及治理的有效举措。
教学难点
运用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景观图,分析比较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以旅游为兴趣切入点导入新课。老师展示去西北地区旅游带回的木雕纪念品,通过大屏幕展示几组旅游照片:茫茫戈壁、天山天池、大漠驼影、绿洲景象、千年胡杨,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观察雕纪念品及旅游照片,感受西北风情和干旱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线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齐读目标
引导学生齐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整体感知学习任务。
读图识图
学生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地理位置。
地理事物接龙
学生结合西北地区地形图,识记地理事物,以接龙的方式完成填图题。
总结点拨
通过上面两个活动,从地理位置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
自主学习一
学生阅读第一板块干旱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一的内容,学生展示完成情况。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从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了解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合作探究一
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一的内容:1. 读出上图中A、B、C三地的年降水量。议一议,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区自然景观的差异?2.小明和小亮准备暑假畅游西北地区。小明向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景;小亮则渴望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你能参考西北地区地形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及《地理图册》,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旅游景点吗?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小组,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并实时进行指导。探究结束,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通过这一部分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海陆位置对地理景观的影响。
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关于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视频,了解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发展。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种植业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二
学生阅读第二板块草原与牧场的内容,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二的内容,学生展示完成情况。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从掌握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并明确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
合作探究二
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二的内容:1. 说一说内蒙古、新疆、甘肃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比重总计为多少。2.议一议,该图反映了怎样的环境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小组,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并实时进行指导。探究结束,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通过这一部分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自主学习三
学生阅读第三板块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的内容,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三的内容,学生展示完成情况。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从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畅谈收获
学生与对桌交流这节课学习收获。
巩固提升
学生完成学案上巩固提升题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