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教学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区 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处于咽喉要道。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和首都。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形地势特点。
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精当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课前预习】
课题
第七章第一节 东南亚(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预
习
习
题
东方“十字路口”
东南亚位于亚洲_____部,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群岛两部分。
东南亚的国家及首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地处_____洲和_____洲、_______洋和 ______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半岛和_____岛屿之间,是沟通_______洋和______洋的咽喉要道。
多山的地形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马来群岛地形______,_______较少。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_____、______。“火山国”指的是______
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
让学生找出简单的知识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获取对东南亚地区的初步了解,为课上学习做好铺垫。
存
在
困
惑
初步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示
标
预
习
展
示
【调查】大家喜欢外出旅游吗?
【展示图片】下面的旅游旅游景点你知道吗?它们在哪里?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
【展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
【展示学习目标】
【预习小结】
同学们预习的非常认真,不仅说出自己对老师布置预习习题的答案,同时也谈到预习中的疑难,甚至说出获取知识的途径。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七嘴八舌说出各景点的名称与位置。
读图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
阅读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预习展示】代表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预习情况展示。
通过景观图片直观导入本课课题。
帮助学生形成东南亚的空间位置感。
了解学生预习基本情况。
问
题
导
引
,
自
主
学
习
【引导回忆】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亚洲与欧洲,请同学们来回忆;从哪几个方面用什么办法来分析它们的自然特征的?
【讲述】今天,我们依然要用这些方法来学习东南亚的位置 、范围、地形。
【展示问题】
回忆,相互补充包括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
位置、地形、气候等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 。
【自主学习】
学习方法的引导为进一步自学做好准备,掌握学习方法,知识获取将变得简单。
位置与范围
读<<地图册>>在图中找到东南亚,观察: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位置。思考:(1)中南半岛名字的由来?
(2)东南亚为何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
2、读图7-1-2“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航线”
(1)找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观察:它沟通了哪两大洋?为什么说它位置重要?
(2)完成课本19页的“活动”题。
3、读课本18页图7-1-1“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1)在图中用笔描出东南亚最北界线.
(2)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及首都,并按海陆位置归类:
临海国有______________、内陆国__________、岛国_________。
(3)东南亚陆上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检测】
1、【展示】
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
【填图小结】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
2、【展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航线图
引导观察思考:(1)这些航线都经过马六甲海峡,试述其位置重要性?
提示:海峡与运河的重要性通常从它所沟通的海洋上来说。
(2)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提示:日本的工业生产原料大部分依赖从非洲和西亚地区进口。
3、【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空白图,
提示国界与首都图例,注意字体颜色区别
(1)歌诀辅助记忆主要国家及首都。
老万越河来缅都,拣(柬)金太(泰)慢(曼)马来急(吉),印尼雅加非(菲)马拉,老挝内陆是唯一,中国相邻有三国,缅甸老挝和越南。
4、帮助学生梳理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进一步强化记忆。
指出东南亚最北界线
在图中描出北回归线、南纬100纬线,填注中国、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据图归纳:东南亚位于中国以南,大部分位于热带,处于两洲与两洋的“十字路口”位置。
指图说出下列航线:
(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中国青岛
(2)日本大阪的刚才出口北非
(3)印度的铁矿石由加尔各答运往中国湛江。
观察思考
(1)马六甲海峡处在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上。
(2)日本从非洲和西亚地区进口原料,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它控制着日本的经济命脉。因此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指图说出国家与首都名称
并说出与我国陆地接壤:越南、老挝、缅甸
唯一内陆国:老挝
面积最大国家:印度尼西亚
利用《助学》22页空白图强化识记并同位间相互指图检测。
学习效能检测,使自学落到实处。
读图识图,落实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强化空间位置感。
歌诀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增强趣味性。
巩固落实
承转
与
过渡
以上我们利用学习亚洲分析位置的方法对东南亚的位置做了分析,你能利用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方法来对东南亚的地形地势作分析吗?
回忆思考: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获取分析问题的方法
互
助
合
作
展
疑
释
惑
二、地形
【读图探究】
1、读图7-1-3“中南半岛沿200N地形剖面图”和图7-1-4“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观察:这些河流流向特点?它们与山脉间排列有何关系?
2、阅读课本20页第一段文字结合七大板块构成图,试分析: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完成课本20页“活动”
【组织反馈】刚才同学们小组合作的很好,大多能够参与到群体探讨之中来。那,各位小组长代表本组成员说出学习中存在困难。
【精讲释惑】
1、【展示】中南半岛地形图动画显示山脉与河流,
在中南半岛地形图中加粗200N纬线,同时结合课本沿200N纬线中南半岛的地形平面图强化山与河的关系。
【引导思考】东南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2、【展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 ,找出位于中南半岛上国家的首都位置,并引导观察它们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归纳: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追问】为什么?
提示:从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农业等方面来分析。
3、【展示】七大板块示意图
引导观察: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之间才多火山和地震。
提出质疑:很奇怪,印度尼西亚多火山,为什么爪哇岛上的居民冒死也愿意在这里居住?
【总结】东南亚地形特征
在图中描出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昭披耶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互助合作】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探究,共同解决
【露家底】说出学习困难,组间能解决的其他小组进行帮助,不能解决等待老师讲解。
读图观察分析得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因此河流自北向南流淌,与中国山水相连。
【合作探究】
上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
完成表格
河流
国家
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小组讨论,归纳: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观察:马来群岛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之间才多火山和地震。
讨论得出:这里火山过后,地表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谈一谈对东南亚地形的认识。
描一描,更能直观得出中南半岛地形特征。
增强讲解问题目标性。
进一步加深对中南半岛地形特点的直观印象。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
形成对东南亚地形的整体认识。
迁
移
运
用
训
练
内
化
通过本节课对东南亚位置、地形的学习,谈一谈你在知识和方法方面的收获?
梳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回顾方法、途径。
培养学生总结整合知识的能力。
当堂达标,达标测试
一、(目标4)
读上图填空: 1、中南半岛地势北 南 。山河 , 分布。河流上游流速 ,下游流速 。
2、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地势 ,河流 ,
多 和 (地质作用),是因为这里位于 板
板块、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
3、A处为 半岛,
B处为 群岛。
二、(目标1、2)读下图填空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洲、洋、海峡名称
A_______洲B_______洲_C_________洋D______洋
2 、东南亚处在____洲和_____洲、_____洋和______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扼守这十字路口的“咽喉”,是沟通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天然水道,东南端有世界著名的海港___________港
三、(目标3、5)写出下图数字代表的国家,并写出首都名称:
1_________( ) 2_________( ) 3_________( )
4_________( ) 5_________( ) 6_________( )
7_________( ) 8_________( ) 9_________( )
10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