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识别运动。教材从两幅表现运动物体的对比图片入手,在学生描述运动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其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普遍喜欢上科学课,他们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能给出感性的判断,并乐于表达,但由于知识面有限,概念性的东西还需老师指导总结。
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 师: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运动,在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二)揭示课题:因此,一切都在运动中。(多媒体播放课题)那么,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ppt展示人体、物体、天体的运动,引出运动的概念。(图片5)
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一)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运动吗?
(二)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三)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不断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四)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参照物的概念。
(师前从前走到后)问:老师在运动吗?以什么为参照物?
(五)教师讲解参照物的概念。(课件总结)ppt7/6/8
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
(一)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1.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怎样发现汽车在前进?你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
2. 为什么会有附近的树倒退的感觉?此时你又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呢?
(二)乘坐交通工具人动了没有?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事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坐火车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倒退一样的经历呢?(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例如:拔河、乘电梯、乘船 …(四)学生分组实验: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和橡皮擦间隔一定的距离放在书本上,使书本沿着桌面向前移动。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以什么为参照物,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五)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ppt9/10/11
四、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一)讨论:
1.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
2.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二)根据汇报得出结论: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也是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所不可缺少的。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小飞机飞行)以小飞机为参照物,大飞机和天空各向什么方向运动?谁运动的更快?flash4
五、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一) 提问:
1.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课件)flash7
2.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课件总结)ppt12
六、拓展延伸
毛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何意?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借助其他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 参照物 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