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
2.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4.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5.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6.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三、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二)探究能力:
1.不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摆,在10秒内摆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
秒表、细线、直尺、钩码、铁架台、课件、记录单
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
二、认识摆
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
2、介绍摆:
3、谈话:摆的快慢会影响摆钟的时间快慢,如果家里的摆钟太快或者太慢,会影响准时上学和上班,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摆的秘密,弄清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三、制作摆,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2、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数摆动的次数,行吗?
3、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15秒,你们轻声数摆动的次数。
4、分组实验,教师计时15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5、各组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7、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
8、学生大胆猜想。
四、研究摆
(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怎样改变摆角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
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分组实验
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得出结论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