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
教材分析:
《预测》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这是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一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事例学习预测和推理的含义,区别推理和预测。第二部分,让学生经历预测活动。通过活动的探究,告诉学生预测有时是准确的,有时是错误的,需要科学的验证。第三部分,联系生活认识预测的意义。通过联系生活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预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作出正确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2、能够有根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预测。
科学知识
1、懂得预测的含义。
2、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3、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2、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
3、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 重难点:
1、懂得预测的含义。
2、能够有根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材料准备:
乒乓球、量筒、大螺帽、烧杯、水、土豆、盐。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预测
1. 出示一个乒乓球
提问:把手松开,会怎样?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已有的经验)
师述:我们这是在预测,预测的根据是我们的已有经验。(出示:预测)
师验证。
2.出示:气象云图。
提问:气象云图有什么用?(预测天气变化,天气预报)
师述:这也是预测,预测的根据不是经验,而是从气象云图上得到的一些数据,可以说是现有的证据。
师板书:现有的证据
3. 师介绍: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还可以根据现有的证据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这些都是预测。
出示:预测的含义。板书:推测 预测
学生轻声读一读。
4.出示楼房倒塌的图片。
学生说说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揭示:我们看到倒塌的楼房,解释楼房倒塌的原因,这个活动就不是预测,是推理了。
师出示: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这种科学活动叫做推理。
板书:已经发生的事件 正在发生的事件 解释 推理
5. 举例区别推理和预测。 板书:事先 事后
6. 揭示,板书课题:预测
二、亲历预测活动。
活动一:
1.出示:一个装200毫升水的量筒和一颗螺丝钉。
板书: 200ML
将这颗螺丝钉放入量筒里,水位会怎样?你怎么知道的?
(水位会升高,根据已有的经验。)
提问:水位会上升多少,能预测出来吗?
(不能,我们没有经验)
下面我们来通过动手实验。
提问: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出示注意事项。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动手实验,记录。
指名汇报。 板书:5ML
2.如果再放入两个同样的螺丝钉,预测一下水面将上升多少毫升?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将上升10毫升,因为一个螺丝钉使水面上升了5毫升,两个应该上升10毫升)
提问:预测的根据是什么?(实验结果)
揭示:刚才的实验结果就是我们进行预测的根据,我们师根据现有的证据来预测的。
实验验证。
3.总结预测的情况。
师小结根据第一次实验结果来预测是准确的。
活动二:
1.出示:一个装水的烧杯,一个土豆和一小片土豆。
师:请大家预测一下一个土豆和一小片土豆放到水里的沉浮情况。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记录。
2.指名汇报预测的结果,说说预测的根据。
师相机板书。
总结预测的根据。板书:科学知识、生活经验
3.学生小组实验验证,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相机介绍决定沉浮的知识。
5.学生说说预测的情况。
6.师小结:我们的预测如果只是根据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有时会出错。不过不管预测正确或错误,我们都会有所收获。而且随着我们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的预测会越来越准确。
7.拓展
提问:预测一下,把一个土豆放到盐水里,土豆的沉浮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
指名汇报。
师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相关知识。
三、回归生活,体验预测。
1、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预测活动,想想看在平时生活中你们做过哪些预测呢?
2、学生说一说。
3、师:生活离不开预测,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生活中有哪些科学预测的事情?
(师相机介绍科学预测的例子:根据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根据台风风力的强度及速度来预测即将在哪里登陆等等)
学生举例。
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自然灾害不能准确地进行科学预测。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
学生说说感想。
师述:同学们不要难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自然灾难的预测会越来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