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09届 肥 西 三 中 理 综 试 卷生物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B.核酸可决蛋白质的结构;
C.都具有多样性;D.都直接决定生物的多样性
2。右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
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
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细胞免疫
3.某班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相关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作了记录,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能看到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B.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蓝藻的叶绿体
C.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看到的紫色边界就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D.若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获得较好的效果,应将视野调暗
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项数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在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成的细胞叫做杂交瘤细胞
③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棉花,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土壤农杆菌中,再转入棉花细胞中
④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新品种植株
⑤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⑥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可采用质壁分离实验检测制备的原生质体的活性情况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5.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C.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被标记灰喜鹊的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块取样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29.(20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下图甲、乙是一科研小组绘制的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_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机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参照乙图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过发现:小麦产量并不随作物播种密度的增大而无限增大,作物播种密度增大到一定值后,产量不再增加或下降。请从环境因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胜利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提供下列实验用品:分别从新鲜叶片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悬浮液和叶绿体悬浮液,丙铜酸溶液、溶液、试管、光源、澄清的石灰水、卫生香、火柴等,请设计实验验证:线粒体内发生细胞呼吸过程产生和叶绿体内发生光合作用产生。
实验设计: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 12分)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 l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 2 )在 20 ℃ 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细胞器)有关.
( 3 )在 40 ℃ 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 C02 、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4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人 50mL 蒸馏水,编号为 A 、 B 、 C 、 D ;
第二步:取 2 块质量为 50 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人 A 、 B 两烧杯中, C 、 D 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1 . 5 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 20 ℃ 。
第五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 C 、 D 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2分).Ⅰ(12分,每空2分)。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l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l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 和 。
其中显性性状为
(2)写出亲代到Fl代的遗传图解。
(3)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Ⅱ(10分,每空2分).下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 kJ·m-2·a-1)。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m-2·a-1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B 6.A
29.(20分)
(1)①光反应(1分) 色素的数量(1分) (1分) 光照强度(1分)
②白天增加光照强度和夜间适当减低温室内的温度(2分) 因为在该光照强度以下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低温时呼吸速率低(2分)
(2)植株过密,叶片接受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株过密,单位空间中的线粒体多,细胞呼吸强度增加.结果造成小麦果实中积累的有机物不增加或增加很、或减少.(4分)
(3)步骤一: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铜溶液和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编号为1、2的试管中,经予充足光照.(2分)
步骤二:分别用澄清的石灰水和点燃的卫生香检验1号和2号试管中产生的气体(2分)
实验现象:1号试管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号试管产生的气体使点燃的卫生香燃烧更猛烈(2分)
实验结论:线粒体内发生细胞呼吸过程产生,叶绿体内发生光合作用产生。(2分)
30 . ( 12 分,每空2分) ( l )温度 ( 2 )液泡
( 3 )第三步: A 和 C 烧杯置于 20 ℃ 下; B 和 D 烧杯置于 50 ℃ 的恒温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均给分)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预测: B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 D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大于 A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 C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只要答案合理并与第三步的答案对应就给分)
讨论:排除空气中的 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30.Ⅰ(12分,每空2分).(1)无纹、条纹 黄色、绿色 无纹、绿色
(2)见下图
(3)AA, 1/4
Ⅱ(10分,每空2分).(1)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1.1×105 (3)13.9% (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