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3.建桥梁
课 题
建桥梁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教学目标
1.不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2.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并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教学重点
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教学难点
建“瓜皮桥”。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
1.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
谈话:它们都是什么桥?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出示桥梁卡片
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5.学生讨论并分类。
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及分类标准。
二、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
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
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建造桥梁,并比较其承受力。
4.学生汇报结果。
5.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6.学生汇报。
7.组织学生分组使用瓜皮,建造承受力大的桥梁。
8.分组展示结果,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
三、回顾解释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回家后继续研究桥梁的秘密。有兴趣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搭建承受力大的桥梁。
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活动引发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24,p25
板书设计
3.建桥梁
教学后记
其中的第二环节制作桥梁,为了节约时间,我给各个小组定好了所制作的形状,在第三环节探究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为了控制上课节奏,实验方案都是我主动提供的。学生实验时依葫芦画瓢,很容易就有了结论,根本不用探究。课堂气氛一般。课后有老师建议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由的制作桥梁,并在实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我又找一班试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课堂效果好,气氛活跃,而且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 。
同样的一个内容,就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取得了截然不同教学效果。以前的教学过程虽然循循有序,然而是教师的表演,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在这一堂课中学生成了主角,他们的知识主要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分析、概括得来的,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