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盐酸遇石蕊溶液就可以变红 B.酚酞可以使稀硫酸变红
C.用石蕊溶液可以鉴别盐酸和硫酸 D.用酚酞溶液可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无色 D.不变色
3、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B.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氨气
D.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4、醋酸、柠檬酸等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酸,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
A.H+B.OH﹣C.Cl﹣D.SO42﹣
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瓶酸溶液,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测得它们的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分别代表( )
A.浓盐酸、稀盐酸 B.稀盐酸、浓盐酸 C.浓硫酸、稀硫酸 D.稀硫酸、浓硫酸
7、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
A.烧碱 B.苏打 C.小苏打 D.熟石灰
8、白蚁分泌的蚁酸能蛀蚀木头,蚁酸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中,不容易被白蚁腐蚀的是( )
A.大理石 B.铝合金 C.钢筋 D.铜制品
9、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分别喷洒下列液体,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蒸馏水 D.食盐水
10、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用活性炭净化水就可以得到纯水
C. 用酚酞试液区分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B.测某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到干燥的pH试纸上,跟比色上卡对照
C.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一定相同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1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15、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16、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17、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18、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二、非选择题:
19、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 (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 。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 。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现有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些溶液,将它们编号为A、B、C,并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三种溶液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如果将步骤①与步骤②颠倒,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
21、小明爸爸的白色衣服沾上了红葡萄酒,用肥皂洗时,污渍处变成了蓝色。小明想:肥皂是碱性的,如果用酸性的米醋来实验,还会变色吗?请问:
(1)小明猜想的红葡萄酒里可能含有_________。
(2)如果小明的猜想是对的,红葡萄酒遇到米醋会显_________色。
2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I.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II.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III.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7,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23、“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白醋和食盐水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_______.
据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稀硫酸当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的严重损伤,这是因为稀硫酸具有_______.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
(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班废液含有__________;乙班废液中含有__________.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__________;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B 3、A 4、A 5、C 6、D
7、A 8、D 9、B 10、A 11、A 12、C
13、D 14、C 15、B 16、B 17、B 18、B
二、非选择题:
19、(1)试管;(2)a;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3)澄清石灰水;(4)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
20、(1)酚酞溶液 二氧化碳(2)Ca(OH)2 HCl NaOH(3)Ca(OH)2+CO2=CaCO3↓+H2O(4)可以达到目的。
21、(1)石蕊或石蕊试液 (2)红
22、(1). (甲组)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2). 向溶液中引入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 (3). ≤(或<或=) (4). 2NaOH?+CO2=?Na2CO3+H2O (5). 不能; (6).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23、溶液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红色 红色逐渐消失,溶液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24、(1)玻璃棒,量筒;(2)浓硫酸;(3)酸液飞溅,腐蚀性,存放时要贴好标签,放在安全地方.
25、(1)NaCl、CaCl2、HCl;NaCl、CaCl2、NaOH、Ca(OH)2;(2)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