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整理与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7整理与练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5 19: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理与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
2、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一、回顾与整理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在这个单元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请组长负责记录。开始吧……
2.学生汇报交流: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板书。
3.通过小组合作,我们找全了本单元的知识点,真不错!
二、练习与应用
1.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1)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有口算和笔算(板书:口算、笔算),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口算掌握得怎么样。
(2)出示“练习与应用”第1题:
让学生在书P38页上直接写出得数。
核对答案,选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3)提问:像这样乘数是几十或几百的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口算?
(4)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笔算
(1)同学们的口算掌握得很不错,老师还想知道你们笔算掌握得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2)出示“练习与应用”第2题:67×189
学生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
提问:怎么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1: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乘三位数,然后再把乘得的积相加。
生2:用十位乘的时候要从十位写起。
师:是的,也就是用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这一位对齐。
师: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到位,我们再来看几题。
(3)出示“练习与应用”第2题:其余3题
请每组的小朋友完成一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
(4)交流得数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组:260×14(0放在后面计算,中间过程不写0)
第二组:308×70(中间有0的时候不要算错)
第三组:80×450(乘数末尾有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为什么会有三个0?)
(5)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乘数末尾有0,可以简便计算)
(6)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我们可以用简便的竖式,把0放在后面进行计算。这里运用到了什么规律?(生:积的变化规律)其实,我们刚才口算的时候也运用了积的变化规律。
2.积的变化规律
(1)是啊,“积的变化规律”真是我们解题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去看看这位好朋友吧。
(2)出示“练习与应用”第3题:
你能又快又对得写出得数吗?
(3)交流得数
(4)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1:14不变,另一个乘数乘了3,积也乘3。
生2: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3,积也乘3。
(5)再问:如果先知道大家14×9=126,再计算14×3可以怎样想?
生: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除以3,积也除以3。
(6)小结: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7)出示“探索与实践”第7题:
我们继续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先完成左边的5个算式,说说计算的方法;再完成右边的表格。
师:我们根据表格,说一说左边的每道算式和第一道算式相比较,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会怎样变化?
提问:根据第2题和第3题,观察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第2个算式的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生2:第3个算式的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追问:第2和第3题的算式不太一样,答案为什么是一样的呢?
生:第2、第3题都是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了10,所以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师:说的太好了!
师:我们继续看后面两个。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第4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乘了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
生2:第5个算式的两个乘数分别乘了10和20 ,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200。
提问:如果一个乘数乘a,另一个乘数乘b,那么积会怎么样呢?
生:如果一个乘数乘a,另一个乘数乘b,积就乘a×b的积。
(7)出示:
A×B = 600
A×(B×3)=( ),A×(B÷3)=( )
(A×4)×B =( ),(A÷5)×B =( )
(A×2)×(B×3)=( )
(A×4)×(B÷4)=( )
学生快速说答案,选两题说说理由。
提问:最后一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积没有发生变化)
追问:是什么导致积没有发生变化?请同学们同桌讨论一下。
生1:一个乘数乘4,另一个乘数除以4,积不变。
生2: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除以几(同一个数),积不变。
(8)看来啊,“积的变化规律”真的很神奇,它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加灵活、巧妙。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谁愿意来说说有哪些数量关系?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师:看来大家数量关系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那我们就来做几个题目吧。
(2)出示“练习与应用”第4题第(1)小题:
长兴小学篮球队运动员准备买一些运动服,看看要花多少钱?
学生交流想法:用了哪个数量关系,怎么列式。列式算式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3)出示“练习与应用”第4题第(2)小题:
交流说说用了什么数量关系,怎么列式 。
师:这里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后面的单位要写“千米/时”。
(4)出示“练习与应用”第4题第(3)小题:
师:小雨同学也想每天进行一些锻炼,于是她决定每天步行上学。
学生列式解答,交流答案说说数量关系。
(5)出示“练习与应用”第5题:
师:同学们要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自行车运动员每天坚持训练10小时呢!
数量关系是什么?(不再是:速度×时间=路程,引出:每份数×份数=总数)每天行的路程×天数=一共行的路程
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写算式,交流答案。
展示错误的算式:300×10、300×20×10,指出错在哪里。
师:说说看应该怎么想。
生:每天要骑车训练10小时,行300千米,就是每天要骑300千米。
师:看来大家都发现了题中的10小时是个多余的条件。
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看清已知哪些数量求的什么问题,找出和问题有关的条件列式。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300×20
(6)出示:
(1)李师傅每小时加工24个零件,8小时加工多少个?
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分析出数量关系: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小时数=一共加工的个数
指出: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叫做“工作效率”,小时数是“工作时间”,“一共加工的个数”是“工作总量”。数量关系可以写成: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7)继续出示:
(2)李师傅每小时加工24个零件,加工192个零件用多少时间?
(3)李师傅8小时加工了192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让学生直接说出数量关系。
评价与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2.请同学们对照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下自我评价。引导学生阅读“评价与反思”明确评价的三方面内容,在☆上涂色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教师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巩固与提升
1.同学们学会了自我评价,接下来老师请你们当回小裁判。
出示判断题:
(1)250×40的积的末尾只有2个0。( )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
(3)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除以10,积不变。( )
(4)小华骑自行车250米/分,2小时行多少米?列式250×2。( )
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2.小裁判们的表现真不错,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题目吗?
出示:胡明家有135棵银杏树,去年平均每棵收获银杏64千克。今年预计每棵比去年多收获20千克,今年预计能收获银杏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分析出数量关系:今年每棵收获的千克数×棵数=今年一共收获的千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