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5 20: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并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 感知规律
出示主题图: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师:如果要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8+17=45(人)或17+28=45(人)
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板书:28+17=17+28)
师:如果要解决女生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17+23=40(人)?? 23+17=40(人)
师:我们也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7+23=23+17)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加数的位置变了,但他们的和却没有变。
师:请大家先大胆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中加数位置变了,和都能保持不变呢?
2、举例验证? 发现规律
(1)、独立验证:自己举例验证,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否一定保持不变?
(2)同桌交流:是否存在例外的情况?
3、思考讨论? 概括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所举的等式,说说这类等式有什么规律?
想办法用比较简洁的方法表示出这类等式?
生:独立思考。
集体反馈:
(1)、等式反映的规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符号表示运算规律。◇+▽=▽+◇ a+b=b+a……(3)、小结:用图形、用字母、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式,都起着相同的作用,简单明了地表示出这类等式的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习惯上,我们用小写的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
师:如果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怎样列综合算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解题思路: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17+23)
(3)、学生分别计算这两个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通过计算? 验证规律
(1)、算一算,下面的○里能不能填上等号?为什么?
(12+24)+46○12+(24+46)
?(35+14)+44○35+(14+44)
(2)、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3)、观察上面的等式,说说等式中的运算规律?
3、揭示规律
师:像这样的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a、b、c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a+b)+c=a=(b+c)
三、反馈练习
1练一练,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8=8+82 (84+68)+32=84+(68+32)
75+(47+25)=(75+25)+47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指名回答
3.练习九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对照
4.练习九第3题
比一比,每组哪题更简单
5练习九第4题
怎样算得快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