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高山族
满族
苗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瑶族
侗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
景
含
义
意
义
提
出
5个自治区
友好交往
西汉时期加强同西域各族友好往来的使者是谁
唐朝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女子是谁?
步辇图
历代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
想一想
管辖
汉代:西域都护
元代: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回族形成。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等。
1.背
景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含义
3.提出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立。(
)
2.民族区域自治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判断正误:
4.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自治区域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面对建国初期各民族闭塞的区域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和当地潜在的自然资源,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想一想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
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旧制度下的西藏农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川
藏
公
路
青藏公路
这些公路修建于什么时候?
“一五”计划时期
新藏公路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
藏
铁
路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
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2.
2.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
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