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件 3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件 3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6 11: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百花奖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的提出





一.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必要性


“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内容

1.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2.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长期的、稳定的方针

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双百” 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

战国时期
双百方针

反映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3.成就
(1)科学领域和文学领域出现了百花争鸣、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话剧:《茶馆》、《蔡文姬》
文学作品:《青春之歌》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红日”、“五朵金花”、“北国江南”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社会生活


“双百”方针的提出



话剧茶馆剧照









杨沫《青春之歌》


五朵金花

红日

曲折的年代
“双百”方针的提出
1.左倾错误的影响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政治运动扩大化,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曲折的年代
一.原因


大跃进运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双百”方针的提出
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破四旧(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全国横扫一切 “牛鬼蛇神”
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样板戏一统天下


表现





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英雄形象
《沙家浜》中的新四军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形象


??????????????????????????????????????????????????????
人民在广场上跳忠字舞
“双百”方针的提出
1.清算左倾错误
(文化大革命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恢复“双百”方针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 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4.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

(1)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2)《许茂和他的女儿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文艺的春天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会在京召开


“双百”方针的提出

经验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
(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
(3)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