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45分)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2.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西部地区 B.西南和中部 C.东部和中部 D.东部地区
3.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4.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好庆祝活动。国家在这一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平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大跃进”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6.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孙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空白处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改革开放 C.民族团结 D.九二共识
7.2017年1月,李克强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下列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台湾当局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中“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调整“三不”政策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9.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广大民众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对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立足新的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下列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1.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施的下列举措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B.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集体化
D.“一国两制”
12.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香港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3.“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14.下图是为纪念香港回归发行的纪念邮票(小型张)。下列对香港回归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②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③香港回归是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④香港回归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寄望台湾人民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事务。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2)为开发西部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战略?
17.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从港澳回归到繁荣发展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方针的正确性?这一政策最初是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1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20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修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公路,结束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觉和人民政府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某铁路计划投资约262亿元。这条铁路全长1 142千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几个省级自治区?该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哪几条公路?是在什么期间修筑的?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条铁路是实施什么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第四单元测试
答案
一、【答案】1.B 2.A 3.C 4.B 5.A 6.A 7.D 8.B 9.C 10.D 11.D 12.D 13.B 14.C 15.B
二、
16.【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西部大开发战略。
17.【答案】(1)图一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一国两制”。邓小平,台湾问题。
18.【答案】(1)五个。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青藏、川藏、新藏。“一五”期间。
(3)西部大开发战略。
初中历史 八年级下册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