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到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自然科学证实了……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恩格斯
新课导入:
运动员打网球,手压锯条,人拉车,这些都是怎样在改变呢?空中的物体落向地面,树上掉下的苹果落向地面,人跳的再高还是会回到地面上,这些现象有是怎么回事呢?
新课导入:
说明:物体的运动速度(速度的大小或者方向)发生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受到其他物体作用。
新课讲解:
一、力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物体的形状的改变
结论: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新课讲解:
物体形状的改变也是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要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有时为了方便只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而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
(3)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
(4)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新课讲解:
说明:
1.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说明: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要表述一个完整的力,除了大小,还要表明力的方向。
新课讲解:
二、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2.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来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新课讲解:
例题1.一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5N,用力的图示表示这个力。
新课讲解:
(1)选取合适的标度;
(2)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标出刻度;
(3)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新课讲解:
作力的图示的步骤: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新课讲解:
三、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重力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重力的表达式:
G=mg,g就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说明: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
(2)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3)g的大小取值在地球的各个地方是不相同的,在赤道上最小,在两级最大。
新课讲解:
(1)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新课讲解:
2.重心
(2)重心的位置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新课讲解: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
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重心偏向于
质量分布大的那一端。
说明:重心的位置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新课讲解:
悬挂法确定重心的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时,绳子拉力与重力处在同一直线上,重心必然在这条直线上。
新课讲解:
③悬挂法找重心
新课讲解:
1.万有引力 存在于有质量的各种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说明:重力就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新课讲解: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电磁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新课讲解: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图示包括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重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表达式:G = mg。
4.重心 重心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并且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课堂小结: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之所以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的作用。
典型习题:
例题1.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例题3.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l的匀质立方体,绕bc棱翻到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时,其重心位置升高了 多少?
典型习题:
例题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体受到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物体向上抛出时,它所受的重力小于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落向地面时,它所受的重力大于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单腿怎么立不住
请你试一试,侧着身紧贴墙站稳,抬起外侧那一只脚,用内侧那条腿站立一分钟。试过的人都说,最多只能站一秒钟,单腿站立一分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站在地面上,两脚在地面所包围的面积形成一个支面,只要通过人的重心的竖直线穿过支面,人就站得住。重心竖直线不通
课外扩展:
过支面,人就站不住。当人的两脚左右分开时,支面变大,就站得比较稳,一只脚抬起,单腿站立时,支面变小,站得就不够稳。
紧贴墙站立的人,把外侧的脚抬起来以后不仅支面缩小了,而且过重心的竖直线不能通过单脚所形成的支面,人就要向外侧倒,怎么也不会站稳。
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程度逐年增大,目前正采取加固措施,使它的重力作用线仍通过支面,以确使斜塔屹立不倒。
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人们常常用增大支面的办法来增大物体的稳度。
课外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