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等腰梯形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5等腰梯形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5 15:43:56

文档简介

_ _月_ _日 星期_ _ 第_ _周
课 题
22.5-1等腰梯形
课 型
新授
教 时
1
教 学
目 标
1.经历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类比探索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进行计算和证明;
2.会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等腰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熟知的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3.提高类比、归纳能力,感受类比、分类讨论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 点
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进行计算和证明。
难 点
会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等腰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熟知的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什么是等腰梯形?
3.观察图形,猜想等腰梯形会有哪些性质?
(板书课题:等腰梯形的性质)
二、新授 :
(一)概念辨析:
1、问题类比,提出猜想
将学生分组,讨论第三个问题,很快得出猜想(命题):
命题:等腰梯形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命题: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命题: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并归纳性质定理
2.分析探索、寻求证明: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求证:∠B=∠C
启发与思考:1.证明两角相等通常采用什么办法?2.对于研究新问题(未知的、复杂的问题),通常采用什么数学思想解决?( “转化”的思想)
3.怎样转化?(添加辅助线.)4.怎样添加辅助线,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大家熟悉的图形,并利用已知图形的性质及已知条件进行证明和研究?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添加辅助线是关键,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5.上述证明中的辅助线是如何将问题转化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1)“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2)“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3)“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二)例题示范:
例题1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腰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求证:△EAD是等腰三角形
提示:方法一:等角对等边;
方法二:大边减小边.
例题2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BA=CD,E是AD延长线上一点,CE=CD.
求证:∠B=∠E.
三、练习:
P94/1-3

四、小结:
1.有关概念
2.常添辅助线的方法:
五、作业:
练习册:22.5(1)
回顾旧知识
猜想,归纳命题,尝试证明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常添辅助线的方法
鼓励学生对性质定理1的证明提出新方法,充分讨论。
初步运用性质定理1
完成练习
谈收获和注意点
举例板书设计:
1.梯形的性质定理;
2.例题解题格式
课后反思:
_ _月_ _日 星期_ _ 第_ _周
课 题
22.5-2等腰梯形
课 型
新授
教 时
1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2.会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等腰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熟知的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3.提高探索等腰梯形判定的过程,提高类比、归纳能力,感受类比、分类讨论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重 点
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这些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难 点
会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等腰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熟知的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什么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它的性质定理是怎样证明的?
3.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
我们已经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又如何来判定一个梯形是否是等腰梯形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
(一)归纳判定定理
1.归纳命题,证明命题成立: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求证:AB=CD.
证法一:如下图延长BA、CD相交于点E.
∵AD∥BC ,
∴四边形ABCD是梯形.
∵∠B=∠C,
∴BE=CE.
∴∠EAD=∠B,∠EDA=∠C.
∴∠EAD=∠EDA.
∴AE=DE.
∴BE-AE=CE-DE.
即A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定义)
证法二:过点A作AE//CD交BC于E
∵AD//BC,AE//C
∴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
∴AE=CD,(平行四边形性质)
∴∠AEB=∠C.
又∵∠B=∠C,
∴∠B=∠AEB.
∴AB=AE.
∴AB=CD,
因此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定义)
证法三:如右图
作梯形ABCD的高AE、DF分别交BC于E、F.
∵AD∥BC,
∴AE=DF.(夹在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又∵∠AEB=∠DFC=90°,∠B=∠C,
∴△ABE≌△DCF.
∴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定义)
(二)归纳定理:
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1:在同一底边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3: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定义)
(三)例题示范:
例题1 :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E,DE=DC,∠A=110度,求梯形其他三个角的度数.
提示:可否证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根据哪个判定方法?
例题2:已知梯形的两底和两腰,求作梯形.
求作:梯形ABCD中,AB//DC,使BA=a,DC=b,DA=c,BC=d
提示:先画草图,再找作图思路;
三、练习:
P96/1-3

四、小结:
1.判定定理
2.常添辅助线的方法:
五、作业:
练习册:22.5(2)
回顾旧知识
猜想,归纳命题,尝试证明
经历探索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通过对等腰梯形性质的逆向考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加深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巩固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基本知识的运用
注重判定定理的实践运用,初步认识“三角形奠基法”
完成练习
谈收获和注意点
举例板书设计:
1.梯形的性质定理;
2.例题解题格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