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5 21: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晓得(xiǎo) 卑劣(bēi) 蛮横(hèng) 格物致知(gé)
B.缅怀(miǎn) 彷徨(páng) 埋没(mò) 挑拨离间(jiān)
C.阻碍(ài) 膏药(gāo) 剥削(xiāo) 招摇撞骗(zhuàng)
D.凸显(tū) 超越(yuè) 严峻(jùn) 愧不敢当(k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署假 屠杀 探察 袖手旁观
B.激变 检讨 清谈 不知所错
C.纳闷 继承 控制 远近闻名
D.采访 恢复 推祟 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们班的班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B.只要我们做到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C.他老是爱强词夺理,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
D.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4.(2017甘肃庆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难。
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2017湖北咸宁中考)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6.(2017湖北孝感中考)选出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3分)( )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的故事________,他们因不同的________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________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________。
A.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7.请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3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8.(2017山东德州中考)综合性学习。(8分)
六月,毕业季。蔷薇花盛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
(1)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表),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的主题。(2分)
序曲 忆往昔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 (A)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舞蹈:《老师妈妈》 相声:《家访》 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 第二章 (B) 爵士舞:《快乐崇拜》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武术:《风云》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尾声 展未来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朗诵:《少年中国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目的序曲部分,播放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的视频,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作为画外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目组的同学准备在活动中送给老师们一副对联,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组(2分)( )
A.毕生心血哺新秀 桃李成荫四海春
B.日暖风和开桃李 笔酣墨浓写春秋
C.汗水染成千顷绿 一代桃李谱华章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2017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9—12题。(14分)
________________
①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跃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往往就会偏离人生轨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豪子弟,经常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着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⑧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伙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⑨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里,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诚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9.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个标题。(3分)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和________论证方法。(4分)
12.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作简要分析。(3分)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山东威海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
的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已是坚强,气得妈妈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山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野花如何有姹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就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夫,他起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门楣上贴着的对联内容是由我胡诊的,我便沾沾自喜了。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风。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兴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好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它们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暖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令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还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看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13.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________。(4分)
14.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⑤段“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的?其中“湿漉漉的感觉”是指________中的________。(选用本段中的两个词语填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谈谈你对第⑥段“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些”指代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8.(2017湖南邵阳中考)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的诗句是否让你有些感慨?请以“________,让我怎样感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第四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A.横hèng。B.间jiàn。C.削xuē。
2.【答案】C
【解析】A.署→暑。B.错→措。D.祟→崇。
3.【答案】D
【解析】A.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B.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C.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D.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此处将贬义词误用为褒义词。
4.【答案】D
【解析】A.“至少”与“余”矛盾。B.“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为一面,“品德好坏”为两面,前后不一致。C.把“进行”改为“有”。
5.【答案】C
【解析】狂澜——中性词,沉湎——贬义词,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褒义词。
6.【答案】C
【解析】“比肩接踵”意思为“肩挨着肩,脚挨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不能用来形容“故事很多”;“不胜枚举”意为“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故第一空应为“不胜枚举”。“缘由”意为“原因”,更符合文意。“播撒”意为“把作物的种子均匀地撒到田地里,必要时覆土”,“种子”与“播撒”搭配更合适。“伟大”意为“品格崇高,才识卓越”“高尚”意为“有意义,不庸俗”,后者与“志愿者”搭配更合适。故选C。
7.【答案】(示例1)朋友 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示例2)读书 不只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3)成长 不只是年龄的增加 更是心智的成熟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所述事物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与所补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是“不只是…,更是……”的表递进关系的复句。根据这一特点仿写即可。
8.【答案】(1)(示例)(A)颂师恩(B)炫青春
(2)(示例)忆往昔,岁月如歌。朵朵白云记录了入学时的铮铮誓言;茵茵绿草闪烁着竞技的滴滴汗水;依依杨柳倾听过青春的甜甜畅想……
(3)B
【解析】(1)从第一章中的节目名称可以看出,其主题是赞美老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第二章中的节目名称则是围绕青春、活力这一主题的,精练概括即可。
(2)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长短适中的篇幅,追忆师生往昔的学习生活。
(3)A、C两项更侧重于写老师的教育成果,而B项上联简叙了老师的教育成果,下联赞美了老师的辛勤工作,更为全面,所以B项最恰当。
二、
9.【答案】(示例)守住信念才有成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注意看文章几个关键性的地方:文章开头和结尾。当然,中间的段落也不容忽视,概括这些段落着重在论述什么,从而确定中心论点。文章①②段采用了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第③段对此进行议论,提出见解“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第④⑤段正反对比论证,强调守住信念的重要性;第⑥段承上启下,把握其中的关键句“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第⑦⑧⑨段用一群学者在沙漠中守住信念走出困境的事例加以论证。第⑩段总结,把握其中的关键句“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第?段用一句有深意的话总结全文,强调守住信念。显然,文章就是围绕“守住信念才有成”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10.【答案】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论题。②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分析文段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解答。内容上的作用即分析该文段在文本中表达的意思、传达的信息,文章开头采用的是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力地论证“守住信念才有成”;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语段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语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等。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对号入座。
11.【答案】举例 对比 道理(写对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①②段列举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⑦⑧⑨段列举一群学者在沙漠中守住信念走出困境的事例,这些都是举例论证;④⑤段正反对比论证;“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是道理论证;“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是比喻论证。
12.【答案】(示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该句引用俗语,语言贴切而生动,证明了没有信念的人就没有人生方向,随波逐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语言的能力。找到该句在文章的具体位置,结合上下文品读。文章中的关键句“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外界稍有诱惑,往往就会偏离人生轨迹”,这两句就是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解读。
13.【答案】叙述(记叙) 经历和感悟
【解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散文,所以用到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主要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感悟。
14.【答案】第③段作者写了父亲的才气对“我”的熏陶、父亲给“我”起的名字中蕴含的期盼、父亲鼓励“我”编写对联。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解析】本文主要写“我”写作的经历及感悟,那么影响“我”走上写作之路的人就必须有所交代。
15.【答案】第一问:用光滑的丝绸涌动生动形象地描绘满月之夜轻柔的月光不断移动照着山林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心动。
第二问:情感 感动
【解析】第一问:找到本体和喻体,本体是“月光”,喻体是“丝绸”,用丝绸比喻月光,写出了月光的柔美,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问:从下文“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这句话找到“感觉”的含义,即“情感”,而这种情感在后文有提示,“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一句提示了这种感觉就是“感动”。
16.【答案】透过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从而做到拒绝陈旧庸俗,歌颂美好人生,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解析】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陈俗事”和“白莲花”。“陈俗事”很好理解,就是生活中陈旧、庸俗的事情;“白莲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就是美好的人生,最高的境界。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也就理解了语句的含意。
17.【答案】持有朴素的情感,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
【解析】一般情况下,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从其前文找,进而概括作答。
三、
18.【写作指导】该作文宜写成记叙文,并采取“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抓住一件有代表意义的事来写,以记叙为主,结尾议论抒情。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