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细胞的化学组成》测试(1)(中图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免费)《细胞的化学组成》测试(1)(中图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5-30 11: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1.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
A.氢元素 B.氧元素 C.氮元素 D.碳元素
解析: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是最基本元素,这与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是分不开的。C元素原子半径小,有六个电子,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它具有较强的在C与C之间形成共价键的能力,能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所以说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碳元素。
答案:D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B.在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解析:不管是相同的生物体还是不同的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是大体相同的,但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由此才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B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B.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C.微量元素含量不多,缺少它们对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较低
解析:许多微量元素是酶的激活剂或辅助因子,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答案:C
4.下表是人体及大肠杆菌的元素组成情况,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元 素
人 体
大肠杆菌
总组成(%)
干重(%)
总组成(%)
干重(%)

65
18
69
20

18
54
15
50

10
8
11
10

3
9
3
10

1.0
3.0
1.2
4.0

0.25
0.75
0.3
1.0
其他
2.75
7.25
0.5
5.0
(1)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没有一种是无机自然界所没有的,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人和大肠杆菌虽然是不同的物种,并且亲缘关系很远,但从组成上可以看到各种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这种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
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
答案: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生物体具有统一性
(2)从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看出:________的含量在干重中所占的比例比在总组成部分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
答案:氧总组成中大部分是水,而水中氧的含量高达8/9,但在干物质中没有水分
(3)从表中可以看到碳在总组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比在干重中所占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这些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人和大肠杆菌体内主要的组成元素及比例基本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统一性。从表中可以看出氧的含量在干重中所占的比例比在总组成中占的比例低,这是因为干重中不包括水分,而水分在总组成中占有比例最高,达80%~90%,水中氧的含量高达8/9,由于总组成中含有水分,这样氧在干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要比在总组成中所占的比例小;而碳在干重中所占的比例要比在总组成中所占的比例高,这是因为碳主要存在于有机物中,并且水中没有碳,而总组成中大部分是水,这样随着水分增加,含碳量就下降。但在干重中不包括水,总质量减少,而碳的质量并没有减少,所以碳在干物质中的含量就会升高。
答案:低碳主要存在于有机物中,并且水中没有碳,这样干物质中没有水分,总质量减少,但碳的总质量并没有减少
5.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是因为(  )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自然界都存在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二十多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C
6.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所共有的元素是(  )
A.C、H、O B.C、H、O、N
C.O、H D.H、P
解析: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是水和蛋白质。水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必需元素是C、H、O、N,所以水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是H和O。
答案:C
7.组成生物体的常见元素主要有20多种。下表是玉米植株和成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试分析作答:
元 素
O
C
H
N
K
玉 米
44.43
43.57
6.24
1.46
0.92

14.62
55.99
7.46
9.33
1.09
元 素
Ca
P
Mg
S
玉 米
0.23
0.20
0.18
0.17.

4.67
3.11
0.16
0.78
(1)由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组成玉米和人体最基本的元素是C,C、H、O、N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③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也存在着差异。
答案:①组成玉米和人体最基本的元素是C,C、H、O、N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③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也存在着差异。
(2)干洁空气中N2占7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则是O,而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是C。但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均可找到。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看,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解析: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由于C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有四个共价键,易与其他如H、O结合,同时碳原子之间能相连接成链或环状,从而形成各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答案: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C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有四个共价键,易与其他如H、O结合,同时碳原子之间能相连接成链或环状,从而形成各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3)表中元素均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_的元素,它们需在细胞中进一步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构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解析:表中9种元素均为原子量较低的主族元素,在细胞中进一步组成了化合物。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不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只有以一定方式形成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才能体现出生命特征。
答案:原子量较低 化合物
8.将某样液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无颜色反应,向乙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则该样液的成分是(  )
A.脂肪    B.淀粉    C.葡萄糖    D.蛋白质
解析: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是蛋白质的特性。
答案:D
9.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
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
C.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
D.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
解析:如果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答案:D
10.某校一个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下列材料和用具: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试管,离心器,三脚架,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火柴,清水等。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见第(2)小题解析
答案: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与可溶性还原性糖(如葡萄糖)共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2)写出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解析:本题是要根据所给的材料用具通过探究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要求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葡萄糖是还原性糖,测定还原性糖的方法在课本中已有介绍,所以要将课本中还原性糖测定的实验应用到此实验中。课本中的实验是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所用的材料是苹果。这是一个基本的实验,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和过程,还要应用此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测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的葡萄糖等,这些都是大家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根据题目要求和给出的条件,确定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和实验原理,并构思相关的生物学情景,从而可完成此类题目。
答案:(其他表述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均可,下面步骤供参考)①取4 mL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注入一试管中,放在离心机中离心几分钟;②取离心后的鸡血上清液(即血浆)2 mL,注入另一试管中,并加入2 mL班氏试剂,振荡试管,此时溶液呈蓝色;③将烧杯中放入半杯清水,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将水烧开;④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⑤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试管中颜色由蓝色→棕色→砖红色。
11.下列可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是(  )
A.苹果     B.梨
C.卵白      D.花生种子
解析: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苹果、梨富含可溶性糖,含脂肪少;卵白含蛋白质多,含脂肪少。
答案:D
12.花生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与苏丹Ⅳ染液发生了颜色反应,形成(  )
A.蓝色     B.红色
C.无变化     D.紫色
解析:花生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是脂肪颗粒,脂肪被苏丹Ⅳ试剂染成红色。
答案:B
13.蛋白质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颜色的反应是(  )
A.浅蓝色   B.砖红色   C.绿色     D.紫色
解析: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