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细胞的化学组成》测试(2)(中图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免费)《细胞的化学组成》测试(2)(中图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5-30 1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选择题
1 能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差异性的事实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自然存在的元素有差异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是由自然界特殊的元素合成的
D.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合成了特殊的化合物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全部来自非生物界,没有特殊的元素,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元素的含量上。
答案:B
2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 )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大体相同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是对课本上探究活动结论的一个变式应用。同人与玉米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比较一样,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种类相似,含量有差异。
答案:C
3下面是一组生物体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表1 生物体的含水量
生 物
水 母
鱼 类

哺乳运动
藻类
高等植物
含水量(%)
97
80~85
78
65
90
60~80
表2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组织器官
牙 齿
骨 骼
骨骼肌
心 脏
血 液

含水量(%)
10
22
76
79
83
84
①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 ②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③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多 ④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解析:本题为图表信息题。考查了水的含量、存在形式及功能。从表1可以看出,各种生物的含水量均在60%以上,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母、鱼类、蛙、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含水量明显高于陆生的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说明生物体的含水量与其生活环境相关。表2的分析需结合所学知识,越是倾向液态的组织,其自由水的含量相对较多。
答案:A
4 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溶液中,若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红细胞则会失水皱缩,从而丧失输送氧气的功能。这些事实说明……………………………( )
A.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C.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D.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解析:人体内的红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血浆的无机盐浓度为0.9%,红细胞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能维持渗透压的平衡,此时细胞吸水和失水保持平衡状态。0.9%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相同,所以红细胞放在这种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将红细胞放在浓盐水中,红细胞会散失水分皱缩,从而丧失输送氧气的功能。如果放在清水中,红细胞会吸水胀破,造成溶血现象,也会使细胞丧失功能。这些事实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B
5 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班氏试剂、碘液       D.碘液、班氏试剂
解析:本题结合生活常识考查化合物的鉴定。面团包在纱布中搓洗后,纱布上的黏稠物质为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中富含淀粉,所以应分别用双缩脲试剂和碘液鉴定。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 黑龙江省某地种植的小麦,营养器官生长非常好,但结实率非常低(原因为花粉发育不良),据调查是由于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所致。你认为土壤中缺少___________元素。根据该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划分,属于___________元素;以上事件主要反映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什么生理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由于小麦的营养生长良好,说明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正常;结实率低,说明生殖生长受到影响,而题干明确告诉花粉发育不良,最可能是缺少B元素所致。B元素是微量元素,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在缺少B时,花药的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故结实率降低。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B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硼 微量 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7 健康人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和累及肾脏的其他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蛋白质。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对比验证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质。
  实验原理:蛋白质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因此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紫色反应,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
  实验材料: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尿液、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等。
  实验步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新情境考查学生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以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分组、编号、控制条件等环节,还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及等量原则。
答案: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并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然后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自己在剧烈运动前后尿液各2ml (2)先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并摇匀。再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并摇匀 (3)对比观察两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预测:1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浅蓝色或稍带淡紫色,2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更深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