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说课稿 (1)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说课稿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15 21: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碱(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①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②本课题涉及的常见的碱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通过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碱的性质并将其性质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常见的碱的教学以常见的酸的教学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了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因此学生存在认知困难。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后,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系统考虑问题的能力尚不完备。
③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探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本课题的探究过程依然要注重对学生的诱导启发。
(3)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认识生石灰与水发生的反应。
3、掌握有关碱的两个基本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2、通过设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碱的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重难点突破策略:采用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碱的有关性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验探究的完整过程,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学法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认识的碱,进而引出对碱这类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的猜测,为进一步学习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与碱有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道理。
2、实验体验,探索新知
(1)了解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展示:洗净的鸡爪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的鸡爪。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钠强烈的腐蚀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探究碱的物理性质
碱的物理性质(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利用图表进行总结。
(3)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知识为铺垫,此部分利用生石灰食品干燥剂为原料来制备氢氧化钙溶液,并用二氧化碳检验。
设计意图:依旧知带动新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服务于生活。
提问: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那么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呢?设计实验探究。
设计思路如下:提出问题(NaOH溶液是否与CO2反应)→做出假设(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反思提升(确认NaOH溶液与CO2反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发生发展的完整流程。
(4)应用分析氢氧化钠的方法总结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熟悉分析问题的方法。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设计实验区分无标签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瓶药品。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综合思考、实践应用能力。
4、碱的化学性质
通过回忆碱类物质所涉及到的化学发应,总结碱的化学性质,并于酸的化学性质相对照,加强记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既能巩固所学,还可以加以拓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小结学习收获,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总结。
6、布置作业
A、.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作用?
B、.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体,这是为什么?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板书设计
10.1?常见的碱
一、氢氧化钠?
1、俗称: 火碱 烧碱 苛性钠
2、性质: (1)、白色片状固体 (2)、易潮解——干燥剂 (3)、易溶于水,且放热 (4)腐蚀性: 工业制法:CaO+H2O=Ca(OH)2
3、用途:(1)肥皂 印染等 (2)炉具清洁剂 (3)干燥剂
二、氢氧化钙(1)俗称 (2)性质 (3)用途
三、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3、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可以和某些盐反应
四、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有关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同时,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CO2和NaOH能否反应的实验探究,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王村学校 付振强

2019年3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