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5 22: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到哪去了》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
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有关溶解的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结合生活经验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认真、科学的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3、能根据实验现象制定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认识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溶解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实验物质(盐、白糖、面粉、干净的沙粒、高锰酸钾、铁沙等)、烧杯、玻璃棒、试管、试管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1教师讲故事,产生疑问
谈话: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几个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他们是绿油油的小草、轻盈的纸片、浅黄色的黄豆、黑黑的沙子和白白的食盐,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几个小伙伴急忙跳到了河水里,真舒服呀!突然浮在水面的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他们三个到哪里了?”“在水里”另一个回答。可当他们往水中一看,吓出一身冷汗:有两位躺在河里一动不动,还有一位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哪两位浮在水面?那两位沉入水底?不见得是谁吗?
提问:你认为盐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学生猜测:到水中溶化了。
2预测回忆,提出探究问题
提问:在生活中,你没有没见到过象盐这样和水混合后能溶化的物质呢?
学生:糖、洗衣粉……
提问:你们说的是真的吗?那你们看一看桌上的烧杯中放着六种物质,如果把它们分别与水混合,你觉得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猜测
谈话:这是同学们预测到的现象。是不是真的,你们要用事实来证明你们说的是不是真的才行。你们怎么证明?
学生回答
二、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1设计实验
师:既然要实验,需要先来设计下一实验,注意什么会更合理?保证实验的合理性,实施起来才能更科学更完善。请根据实验提示在小组内想一想,如何来做实验呢?
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开展实验。
2汇报实验设计
①学生汇报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
谈话: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设计的实验计划。
生回答
②对比修正,完善实验方案
谈话: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很高,实验设计的非常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请大家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实验方案
讨论比较一下实验方案
谈话:你们觉得谁的实验设计更合理,更完善。
师:在开始实验之前,老师想请你弄清楚2件事,1、实验目的是什么。2、桌子上的这些仪器你们都会用吗?老师给大家一点特别的注意事项。
小结:实验计划完善了,你们要干什么呢?
3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老师指导(观察学生做的情况,并督导其加快速度,问一问观察到的现象。并提醒孩子做好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谈话:哪个小组来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有没有和你们组不一样的结果。
学生汇报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大家观察的仔细,想的也很深刻。
三、分析现象,形成概念
(一)分析实验结果
(1)出示分析的问题
谈话:你们能不能按照物体在水中变化情况给物体分分类。
学生分类
提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们分类这两类,这两类最大的区别在哪?
学生回答:一种是还存在,一种是在水中象消失了一样......
谈话:看来你们动脑筋了,能通过现象分析问题,并对其做出简单结论了。
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组在水中化了的物质。它们到底去哪了?为什么看不到了?它们在水中是怎么分布的?
学生讨论
(二)分析比较,抽象概念
1物质到哪里去了
提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到哪了?为什么?
生回答:高锰酸钾使整杯水颜色变紫......
谈话: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吧?看来它们跑不出去是吧,还在水里。
2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提问:还在水里,那为什么看不见了呢?
生回答:有可能变小了?......
小结:这些能化了的物质在水中是变成了极小的微粒。小到什么程度呢?
3物质在水中的分布。
谈话:既然他们在水中和我们捉起了迷藏,那我们可以在水中的哪个部位找到它们呢?
生回答,教师引导:你怎么知道的?
4综合抽象概念
提问:盐到底到哪去了?
课件出示概念。
四、实践运用,探究延伸
谈话:还记得我们讲的童话故事吗?要把盐打捞出来,你有办法吗?
学生汇报
谈话: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又该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