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五年级下册“沉和浮”这一单元的第3课。本课在指导学生研究了有关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从而为以后探究浮力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教学内容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了解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3、学习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把橡皮泥制作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用2块橡皮泥做成一具沉浮的形状),刻度杯1个(500毫升),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我们在上节课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就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体积大小就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这节课我们以橡皮泥作为研究对象,想办法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以便帮助我们理解: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2、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出示橡皮泥)老师这里有一块实心的橡皮泥,如果把它放进水里,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学生猜测)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1)、学生再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2)、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2、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1)、交流实验现象,师引导解释什么叫物体排开的水量。
3、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三、让橡皮泥沉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是仍然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它添加物,方法是做成的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沿入水中,有的浮在水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四、比较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
1、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
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和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水中的刻度减去量杯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2、分别做实验:实心橡皮泥和各种浮在水面上的形状
教师演示:拿一个量怀,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的水,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再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
3、记录实验结果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在,即浸入水的体积在。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
4、实验小结: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侵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侵入水的体积大
5、你能用这个能改变形状变化沉浮的物体证明物体沉浮确实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系吗?
6、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7、应用: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该怎样做呢?(补充:排开的水量和我们平时说的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的重量,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精致。)
六、全课总结
:
1知识要点:沉浮变化的基本: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就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物体的沉浮
排开的水量
沉
小
浮
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