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研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多是以学生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和驱动的。本课分四个部分,分别是“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其中,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部分学生知道死海,从而知道盐水是可以浮起来的。但是其他液体,糖水、味精也是可以的,却是学生不知道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液滴加热实验等多种方法能区别两种不知名的液体的性质。
学生通过调制液体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调制一杯使得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知道改变液体性质可以改变沉浮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五、教学准备
马铃薯、烧杯(每组三个)、药匙、糖、盐、味精、铁片、试管夹、酒精灯、小刀、滴管、玻璃棒、火柴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了解前概念,造成认知冲突)
2.演示马铃薯放在不同的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引发猜想、探究欲望)
(二)液滴加热实验
1.鉴别比较两种液体的方法?(方法教育)
摸、扇闻、看、加热
加热实验的注意事项、使用的工具、操作的方法?
生讨论并设计实验
小组合作操作完成液滴加热实验(生动手感知、观察、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
分析实验结果,交流汇报
加热使马铃薯沉的液体,铁片中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加热使马铃薯浮的液体,铁片中留下了白色的痕迹,这说明两种液体的确是不一样的。留下白色的颗粒状物体,说明液体中溶解了物质,是不同于清水的液体。这种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5.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来做实验?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出示食盐、白糖、味精等实验材料
2.讨论注意事项、操作方法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师巡视
5.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马铃薯浮起来了吗?你有什么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请两个组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师将全班沉浮情况进行汇总展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并不是在水中溶解了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要一次次地加盐,达到一定的浓度之后,马铃薯才会浮起来。
(设计意图:“是不是在水中溶解了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有价值,促使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特别强调了本课的主要任务所在:水中要溶解一些物质,使它的密度增大,也就是浓度增大,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使马铃薯浮起来,也就是说液体的浓度不同,也能影响物体的沉浮。)
在课后我们可以接着实验试着溶解一些其他物质,看能否使马铃薯浮起来。
阅读资料,拓展视野。
六、总结全课,交流所获。
1、通过本节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
2、用本节课所学来解释一下死海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一、鉴别两种液体
看、闻、摸、尝、加热
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一定浓度的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像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