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适合纹样》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美丽,并尝试设计适合纹样。教材的前几课也都是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本课教学内容——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贴近学生生活,是继学生感悟生活之后的提升,创作生活中的美丽。
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纹样已经有部分了解,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并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表现了美术的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另外,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要,教学设计越贴近生活、学生越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交流创作的方法,在创作中发展个性。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彩笔勾画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流、欣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操作,设计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范例、绘画工具
学生用具:绘画工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天气冷了,李老师上淘宝网淘了个宝,看看,这是什么?
(屁股垫垫)
这个屁股垫垫漂亮吗?它哪漂亮呢?(颜色、图案......)
提问:同学们它是什么形状的呀?(方形)
师:李老师把它拍了下来,瞧,在这方方的垫子上有着漂亮的图形。(课件出示垫子照片)
师:同学们老师把这方形的边框去掉,看这图案是什么形状的呢?(还是方的)
我们把美丽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然呈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图案称之为适合纹样,(板书:课题适合纹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欣赏,感悟纹样的魅力。
1、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看见的垫子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生.......)
2、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只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去寻找、去收集,你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3、下面,李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生活馆瞧一瞧。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的观察(课件)
提问:你们刚才观察到哪些外形的适合纹样?
那这些适合纹样又是用哪些图案来装饰的呢?
老师发现四3班的小朋友很会观察。
三、通过探究,寻找设计的规律。
我国是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传统的装饰纹样千变万花,绚丽多彩。早在几千年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学会用纹样来装饰自己的生活,他们把图案设计在陶器上、青铜器上等,(出示陶罐),
出示:
就连唐代的糕点上也有适合纹样。
清代的青花盘上这些花的纹样有规律的旋转着。
瞧,这是汉代砖上的适合纹样。
古人利用纹样来装饰自己的生活,这些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大师又更上一层楼,出示1,这个葫芦上的适合纹样色彩绚丽,颜色对比强烈,很是吸引人们人的眼球,这幅青花缠枝菊纹瓶在图案内容上更丰富高雅。
小结:小到手帕,大到建筑,从古代到现代,我们都能看到适合纹样的美丽的身影,他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你,美化着我们的环境。
四、通过尝试,学习纹样的绘制。
李老师带来一幅纹样,(出示花纹样),漂亮吗?这是什么图案呀?(花),如果徐老师现在想把这花放进园形中,这花怎样画才能适合这个圆形呢?三角形的图形中花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下面请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教师范画演示,并板书设计步骤:
1
选形。
2
变形。
3
添画。
4上色。
这两朵花在不同的外形里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变形)。
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学生第一次作业)。
老师这还有一些适合纹样,你们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五、师出示课件中的范画,学生欣赏同龄学生作品,交流欣赏感受,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
师:李老师还带来了小朋友的一些作品,大家想看吗?看看,他们都有哪些奇思妙想?
通过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李老师的家的沙发上少了几个漂亮的靠垫,想请我们四3班的同学帮忙设计一下靠垫上的图案,圆形的方形的或其他形状都可以,愿意吗?
要求:颜色鲜亮,用上点、线、面来装饰。(学生二次作业)
六、通过展评,总结学习的经验。
1、你是这样设计的?
2、哪一幅画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还可以怎么改进?
总结:今天我们同学设计出了新颖独特的适合纹样,李老师很满意。
七、课后拓展:
除了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适合纹样,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出示(课件)。
总结:最后李老师希望我们四3班的学生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创造出更多的精彩。